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抢救挖掘立体全面 研究弘扬注重科学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普查展开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论证会暨2013全国各卷主编联席会昨天在津举行,刚刚出版的《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田野普查工作手册》在会上发布,标志着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田野普查工作正式展开。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唐卡文化档案》项目首席专家冯骥才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唐卡”为藏语Thangka译音,是藏传佛教的一种传统绘画艺术形式,最早发端于吐蕃时期,广泛流布于我国西藏、 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区。唐卡自诞生以来,就成为阐释、表现、传播、弘扬藏传佛教和藏族人民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唐卡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不同画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唐卡艺人。他们的创作,是藏传佛教信奉者至珍至美的供品、藏品、艺术品和精神及文化生活的重要寄托。
  新中国成立以后,包括唐卡艺术在内的藏族优秀民间文化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抢救、挖掘、整理、研究和弘扬。近两年来,《中国唐卡文化档案》被列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点专项之一。在冯骥才主持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多次组织唐卡研究资深专家对项目进行反复论证,明确了《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的思路和做法,即普查要服从立档要求;普查不是单方面的艺术调查,而是全方位的文化调查。作为前期工作成果,基于田野调查翔实信息所确立的产地划分、卷本数量、编撰体例均得到了有关专家和卷本主编的一致认同。确立的16个卷本分别为:西藏地区的《拉萨卷(上下)》《日喀则卷》《昌都卷》《阿里卷》《本教卷》;青海地区的《吾屯卷》《藏娘卷》《年都乎卷》;四川地区的《德格八邦卷》《阿坝卷》《炉霍·甘孜卷》;甘肃地区的《甘南卷》;云南地区的《迪庆卷》;各地及海外的《拾零卷》《域外卷》。
  在昨天的会议上,冯骥才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发言中指出,采取档案记录的形式对中国唐卡艺术当代传承现状和发展进行立体全面的田野调查和科学阐释,是构建中国唐卡文化调查与研究学术框架、推进唐卡文化在当代传承保护的一个创举,这项工作的重大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已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中国唐卡文化档案》已被立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据悉,在《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田野普查工作手册》具体而科学的指导下,普查人员不日将深入到全国各区域的各个村落,16卷本的《中国唐卡文化档案》和《中国唐卡数据库》也将陆续闪亮面世。
                                       2013-12-29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