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业内专家纵论海外文物回流新出路

 

  近代以来,我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文物流失是中华民族的伤痛。近些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繁荣发展,文物出现了回流态势,这是我们民族的一大进步,但是回流过程却是及其漫长的。通过“功甫贴”的回归案例,在文物与艺术品行业内,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过高的艺术品负税阻碍海外文物回流”的观点,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策上的转变,这是一个需要商讨且耗费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对“海外文物回家难”的一系列问题,行业内的有识之士希望通过各方努力,争取为海外文物的归来铺顺道路,近期举办的文物与艺术品博览会为海外文物回流提供了新途径。
  我国文物流失一部分是用于文化交流, 大部分是近代战争带来的流失现象。 纵观历史,我国各种商品、艺术品、收藏品、文化用品走出国门,从丝绸之路即开始出现,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些文物基本是一种文化的平等互换,例如明代郑和下西洋,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重大作用。大量文物是由于战争掠夺造成的流失,战争的赔款、圆明园的抢掠、战争中的洗劫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物流失。 同时,清末民国时期,不法商人也走私了大量文物,王室的变卖、 外国人把控中国海关、商人非法牟利等造成大量珍宝被贩卖,直至上世纪90年代,这种走私依然猖獗。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秘书长傅公钺认为:“文物回流,首先需要了解'海外回流'的定义,追溯'流出'的历史渊源,明确是否属于'海外回流'的范畴,然后需注意海外回流藏品的合法性。”简单概括便是,只有了解文物怎么出去的,才能让文物顺利的回来。
  11月14日,2013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开幕,苏富比、佳士得、瀚海、保利等国内外拍卖巨头齐聚本次博览会,展出了来自国内外的许多重量级文物艺术品, 累计成交额约人民币4.46亿元。 作为本次博览会的主要承办方,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京巍向我们讲述博览会的最重要亮点:“除却国内外拍卖公司,我们还邀请了世界各地十几个地区的国际古玩商来到展会,这样一方面体现了展会的国际性,另一方面是为了海外文物回家提供便利,本次博览会为海外回流提供一个新的渠道,让更多国内的文物艺术品爱好者免除了去国外拍卖的辛苦,外国古玩商们带着中国的文物来到国内,提供了文化交流与艺术品交易的机会”。同本届文物国际博览会,近期众多博览会都为海外文物回流提供了这种交流交易的机会,成为海外文物回流的新途径。
  文物回流需要的不仅是展览展示的机会,更是鉴定与交易的途径,在11月27号的东方艺术品博览会上,这种途径得到了实现。重量级的海外回流文物是2013北京·东方艺术品博览会的重要亮点,为西周断代提供依据的“虎簋”、大盂鼎同出的爵中之王“盂爵”吸引文物专家的眼球,本次博览会召开流失海外的“昭陵六骏”研讨会,众位专家为海外文物回流积极献言献策。北京东方艺术品博览会策展人刘子璇向我们介绍了本届东方艺术品博览会为海外文物回流做出的努力:“本届博览会由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三方主办,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负责管理全国资产评估事务,参与此项展览活动,将在艺术品资产评估、解决艺术品资产的抵押、质押等问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本次东方艺博会还将与中国海关、北京进出境鉴定机构共同营造一个便利的通关环境,届时出入展会的国际机构和个人,将按规定享受通关优待,进出境鉴定机构将在现场为参展者办理相关手续。这些都将为文物回流的鉴定与交易提供便利,有利于真品的回流”。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理事、东方艺博会组委会秘书长张习武从专业角度解释了海外文物回流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海外文物需要有序、 逐步回流,一些在国外能起到宣扬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的文物,我们可以分批次、 有步骤的让他们回来。我觉得,国家要对文物回流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比如在进口环节的管理上,在关税方面,除了国家级的博物馆减免税收入以外,对于一些重点文物或是流散到国外不再进行买卖的文物,可以降低关税。另外,国家要在捐赠免税这方面加强立法和自主建设,使得大陆的一些收藏家和企业家能够为回流做出更多贡献,这样我们国家的回流道路应该是会越走越快。”

                                      2013-12-13
                                    (新闻来源:中国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