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石家大院的砖雕艺术

 

  杨柳青古建筑群体中,石家大院的砖雕艺术令人瞩目。
  石家大院是清代光绪元年(1875)兴建的。当时,天津民间的砖雕业已相当繁荣。大院作为典型的高等级民宅,不仅筹划布局和建筑用料考究,有“磨砖对缝,画栋雕梁,花棂隔扇,漆朱涂彩”的称誉,其砖雕艺术亮点纷呈,属民居装饰的上乘之作。
  砖雕业如此兴盛,有其特定的历史因缘。杨柳青作为千年古镇,地处京畿要冲,在明清时漕运鼎盛,舟船云集,成为沟通南北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枢纽。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一些家财显赫的富商大贾, 在此营造豪宅定居,风靡一时。建筑市场的需求,刺激了砖雕业走红。那时候,天津砖雕不乏能工巧匠,刻工细腻精到,风格端丽繁复,圆雕、浮雕、线刻技法相融,题材有神话人物、历史典故、祥禽瑞兽、花卉和阳字,等等,在国内同行业中,是出类拔萃首屈一指的。
  砖雕俗称“刻砖”。 早年在汉代墓室中,就发现刻有花纹的灰砖。 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又有发展。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天津砖雕技艺愈加出彩,“八大家”豪宅的影壁、抟风头、门窗外廓、门楣,甚至屋脊之上都有精美表现。而杨柳青古建筑中的砖雕饰品,则以题材多样,雕工精细,典雅凝重著称,在寺塔、府第、民居和会馆中,不乏美轮美奂之作。
  据相关记载, 早期的砖雕,是先在砖坯上手工雕塑,制模后入窑烧成, 而后再用于建筑物的贴面装饰。此法因工艺繁杂,后来逐步由窑制改进为在成品砖上雕刻,或将雕刻成品进行二次粘贴,使层面构造的“景深”大为改观。当时,在一件砖雕作品中,往往使用浮雕、透雕等多种高难度技法,诸如勾勒轮廓的阴刻,压地隐起的深浅浮雕、圆雕、减地平雕等,可谓独运匠心。
  在石家大院不难发现,砖雕的题材内容,根据装饰部位不同各异。如门楣和影壁刻“五福临门”,女客厅房以“凤戏仙桃”望多福多寿,男客厅房以“平升三级”(花瓶中插有三戟)求仕途顺畅,官运亨通;内宅门刻“五福献寿”,虎坐门楼左为富贵牡丹,右刻镂空灯箱,取“万福连登”的谐音,寓意阖家吉祥。
  石家大院堪称砖雕艺术博览会。整座大院的门楣、墙壁和檐角上,随处可见精雕细琢的佳作,活灵活现,形态逼真。据砖雕学者、杨柳青博物馆馆长宫桂桐先生向笔者介绍,在戏楼侧门甬道内宅门的房山尖处,有一比较珍贵的“八角凸雕”,其八卦图案,是天津砖雕作品中唯一仅有的。
  关注砖雕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传承,有其专业学术价值。鉴于此,石家大院内设有“砖雕展厅”,所展出的砖雕成品,均取自杨柳青民宅,千年古镇的建筑风貌可见一斑。展厅陈列的山尖类、门楼类以及影壁类砖雕,多以仙桃喻健康长寿,石榴喻多子,佛手喻握财,即多寿、多子、多财“福寿三多”。第四展室的“背背蜂猴”,老猴背小猴上树摘桃触及蜂窝,蜜蜂蜇在猴背上,取谐音是“辈辈封侯”之意。
  砖雕作为民间文化艺术,其画面构想和表现方式,有其独特的美学品位。砖雕艺人运用变形、夸张和概括等手法,对各种动物侧重于神形描绘。花卉不离物象,又不拘泥于写实,“造化”与“心源”合一。运用对比手法时,方中求圆,稳中求动,为突破方形材料的滞板局限,以曲线或曲线直线合理搭配,赋予作品动感。
  石家大院砖雕的创意, 得益于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熏陶渐染。 如正门寓意荣华富贵的牡丹,和象征书香世家的“麟吐玉书”等,都有杨柳青年画“三羊从地起,五福自天来”传统纹样的神韵。
                                       2013-11-13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