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免费开放博物馆达上千家 多一些享受博物馆理念

 

  《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已有1000多家,年观众量1.2亿人次,其中青少年3500万人次。但即使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孩子去博物馆的次数仍然很少。而西方一些国家的孩子可以说是在博物馆、图书馆里“泡”大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爱上博物馆,因此应多一些“享受博物馆”的理念。
  所谓“享受博物馆”,是说博物馆仅停留在 “静物展示”、“古迹陈设”层面是不够的,还应让展品“活”起来、“走出去”,和人们完成积极的精神交流和互动;仅停留在呆板的说教层面是不够的,还应通过创意性的推介,让人们对博物馆无比钟情和留恋;仅满足于单一的展品收集、社会浏览等功能是不够的,还应让博物馆具有磁力,发挥更为完善、厚重的文化滋润功效。
  正因此,欧美国家提出了“享受博物馆”的理念,“要把博物馆办成可以让人呆着不走的地方。英国的伦敦自然博物馆,光卖玩具的就是一个大厅,观众看完展览,如果对恐龙感兴趣,就可以买一个恐龙玩具。在博物馆里,游客可以买到书,累了可以吃饭、休息,到处都有这样一种氛围,这是展览的延伸”。特别是博物馆也要想法吸引小观众。比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在考虑对儿童进行服务时,按照年龄把儿童分成了几段,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活动。
  当下,我们的博物馆总量、硬件,发展较快,可反映到“博物馆软件”上,经营观念、文化理念,还是未能和人文需要、反哺理念积极连接,未能释放和挖掘出积极的社会教育、文化教育功能。我们总是被动的“接待”,而缺乏主动积极的“服务出击”。 花费巨资的博物馆成了事实上的“展览馆”, 未能成为孩子的亲密精神伙伴。这是一种文化资源浪费和观念错位,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缺憾。

                                        2013-08-20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