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陕西石峁故城考古有望揭秘“中国文明起源”

 

  前不久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阶段城址,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记者日前探访这一遗址,为人们揭开其神秘面纱。
  石峁遗址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2011年,陕西省、市、县三家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开展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发现了保存基本完整且大致可以闭合的石砌城墙,以及城门、墩台、角楼、疑似“马面”等附属建筑。
  记者看到, 作为中国迄今考古发掘的最早石城门, 石峁外城东门主要由“照壁”、 两座包石夯土墩台、 曲尺形“瓮城”“门塾”等部分组成, 这些设施以宽约9米的“『”形门道连接,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整个东门遗址属于整座城的地势最高处,而石墙墙体宽约2.5米,保存最好处高出龙山晚期地面4米。
  2012年复查时首次确认了石峁城址由“皇城台”、 内城和外城三个层次构成,城内面积在400万平方米以上。2012年发掘的外城东门址,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筑造技术先进,出土了玉铲、玉璜、壁画、石雕和陶器等龙山晚期至夏时期的重要遗物,堪称“华夏第一门”。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说,陕西榆林一带龙山时期遗址数量丰富,而公元前2000年左右正是中国文明起源的前夜。石峁遗址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以上, 三重城墙,还发现墙体装饰的壁画及在城址修建过程用于祭祀或其他礼仪活动的玉器与头骨遗迹,显示出中国早期文明形成关键阶段的社会复杂化倾向,或许代表了阶级的形成。
  主持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周勇说,不仅城墙中发现了玉璧等夹杂其间,在门道墙壁上发现了色彩艳丽的十余米长的壁画,还在门外如“照壁”建筑遗址的内外发现了两处人头骨祭祀坑。整个外城的东南角与外城东门相连,地势开阔,位置险要,首迎朝阳,堪称整个故城的枢纽。
  除外城东门的发掘外, 2012年度还试掘了内城的几处地点, 出土了一些龙山中期至夏时期的典型陶器。譬如房址、窑址、瓮棺葬、石棺墓等遗迹,其中瓮棺葬出土的陶鬲可见宽弧裆、瘤裆和尖角裆的演进关系。甚至在一座房址内,修复了方格纹单把鬲、绳纹敛口斝、绳纹敛口甗和篮纹大口尊组合,与朱开沟遗址夏阶段器物组合特征相似。
  无疑,这个史前最大城址中还储藏着太多的秘密,目前发现的只是冰山一角。神木县文体局局长项世荣说:“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在秃尾河下游薛家会的山峁上,有三座与石峁同时期的原始古城,贺家川一带也有两座。石峁古城可能就是由古国、方国向帝国过度阶段形成的,是原始古城群落里的都城。”

                                          2013-04-19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