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辽宁省珍贵古籍特展”成功举办

 

  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辽宁省文化厅共同主办,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辽宁省博物馆承办的“辽宁省珍贵古籍特展”, 1月18日至31日在辽宁省博物馆成功举办。本次展览彰显了古籍文献魅力,强化了保护传承意识,对于宣传辽宁省近年来的古籍保护工作成果,激发辽宁人民文化自觉与自信起到了积极作用。
  主题突出,形式简朴。本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省首次举办的全省性古籍特展。2007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下发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辽宁省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古籍保护总体方针,辽宁省重点开展了健全工作机构、建立《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和“全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评审制度、古籍普查登记、人员培训、古籍整理出版和修复等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本次展览旨在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开启古籍尘封,多视角、多元化地展现和揭示中华优秀典籍的传统艺术魅力和深邃文化内涵,向社会公众宣传保护古籍、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唤醒全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让世人走近古籍、了解古籍、爱护古籍,促进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本着“厉行节约、节俭办展”的原则,本次展览不举办开幕式,不剪彩,不悬挂空飘、条幅、横额,不摆放鲜花,不赠送礼品。新闻发布会直接在展览大厅现场发布,应邀前来观展的领导和嘉宾不佩戴胸花、不题词、不签名、不讲话,和观众一同观看展览。展览充分利用文化系统已有资源,实现了图书馆与博物馆免费服务社会的优势互补,为公益文化单位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基层开辟了新的渠道。
  展品丰富, 精品荟萃。 本次珍贵古籍特展共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写本、宋元刻本、明清刻本、活字印本、套印本、稿抄校跋本、明清版画、舆图、书籍装帧、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等十个单元。展览突出“珍贵、特色、多元”的展品遴选原则, 展出的148种珍贵古籍,主要是从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大连图书馆、旅顺博物馆等省内近3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保存的150余万册古籍中精心遴选出的, 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入选国家或省珍贵古籍名录,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以实物形式再现了我国古代书籍的发展历史。展品配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书史知识介绍,融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展品中的精品古籍琳琅满目,观众叹为观止。国宝级珍品包括:旅顺博物馆藏已知世界最早有明确纪年的纸本文献《诸佛要集经》(距今1700余年),辽宁省图书馆“镇馆之宝”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和《抱朴子内篇》等一大批珍贵稿本、宋元刻本(有些为海内外孤本),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永乐大典》、《赵城金藏》等六部国宝级珍贵古籍(首次抵沈)。
  立体互动,收效明显。本次展览多种手段并用,注重与参观者互动,呈现立体效果。在辽宁省博物馆一楼共享大厅,“辽宁省古籍保护成果展”与展览同步进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展现了近年来辽宁省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吸引参观者驻足观看,并不时拍照、记录。展览现场还精心布置了传统雕版彩色套印及古籍修复传承展示,让广大观众能直观、立体、鲜活地感知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展览期间,操作现场每天都排起长长的队伍,观众都对套印这种中国古代的书籍刻印技术赞叹不已。除了雕版印刷,现场还安排了辽宁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人员展示古籍修复的技艺,让广大公众能直观地体会到古籍修复之难、古籍保护之不易。同时,将珍贵古籍拍摄成图片,通过多媒体形式予以呈现,多元化宣传古籍保护工作,提高公众的古籍保护知识。 展览现场同步进行的《辽宁省古籍藏书精品的来源和特色》专题讲座,为200多位聆听者答疑解惑,使参观者详细了解到古籍精品的来龙去脉,增长了见识。
  本次展览活动中,一些珍贵古籍的价值得到重估和确认。如我国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纸本文献——写本《诸佛要集经》现藏于旅顺博物馆;我国最早研究先秦古音韵的文献——《韵补》的最早刻本(宋刻本)现藏于辽宁省图书馆;我国古代私家著述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的最早刻本(宋刻本)现藏于辽宁省图书馆;我国古代套印颜色最多的书籍——六色套印本《杜工部集》现藏于辽宁省图书馆。
  反响热烈,影响广泛。本次展览时值隆冬,但民众观展热情高涨,不仅吸引了许多慕名前来的专家学者,也受到了普通公众的热切关注。 观展者络绎不绝,展览第一天就迎来3000多观众,近半个月时间,累计30000多人次的各界观众得以近距离品味古籍的墨香,尽情享用这一难得的精神文化惠民盛宴。参观者中既有耄耋老者,也有满脸稚气的青年学子、中外小学生。当年向国家捐献《聊斋志异》手稿的蒲松龄第九世后人蒲文珊先生之女蒲延章也闻讯来到展览现场,感慨万千地追忆先人保存手稿付出的艰辛。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作为专题展览,又恰逢办展淡季,这种热烈场面和轰动效应是少见的。
  人民日报、新华社、辽宁日报、辽宁广播电视台、沈阳日报、辽沈晚报等10余家媒体争先报道了展览盛况。辽沈晚报特开辟“古籍穿越”专题, 以两个版面大篇幅报道了珍贵古籍运送过程以及对《永乐大典》、 《聊斋志异》等国宝的详细解读,又在“文化副刊”、“文化热点”、“城事发布”等栏目刊发多篇报道及专访文章。展览筹备期间,省文化厅召开厅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特展宣传工作,及时在省政府门户网站、省文化厅网站发布了举办特展的专题报道。据悉,有关此次特展消息报道的网络点击量达到150万次,产生了广泛影响。

                                        2013-02-22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