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文物部门:历代长城总长21196千米

 

  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工作基本情况,经调查认定, 中国境内歷代长城的总长度為21196.18千米。
  历代长城分布於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3个县域内, 包括墙体10053段,壕堑1762段,单体建筑29507座,关堡2210座,相关设施189处,共计43721处。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系统进行的长城资源调查,第一次较為全面、准确地回答了“长城到底有多长”的问题,也掌握了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与管理现状等基础资料。
  2006年,国家文物局啟动长城保护工程。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测绘局下发《关於合作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共同设立了长城资源调查的工作机构,正式啟动了长城资源调查工作。
  “长城资源调查是长城保护工程啟动以后首要的工作任务。”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说,“隻有回答好‘长城是什麼’和‘长城的保护状况如何’这些问题, 才能进一步思考和回答‘如何保护长城’的问题。 通过长城资源调查,我们全面、准确地掌握了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与管理现状等基础资料,為编制长城保护规划、开展长城保护维修、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為了摸清长城的“家底”,从2007年到2010年, 北京、天津、 河北、陕西、内蒙古、辽寧、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寧夏、新疆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95名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到这次史无前例的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中。
  “家底不清楚,别的无从谈起”
  中国文化遗產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柴晓明上世纪90年代末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调至国家文物局工作,开始接触并处理各地长城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在各地建设、发展中,不断出现破坏文物的现象,不仅长城有,其他文物也有。处理这些破坏文物的事件,就像救火一样。”柴晓明对本刊记者说,“我们感觉到,长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很严重,例如有的地方把战国长城翻修成明长城的样子,还安装了铝合金窗户,很不像话。我们需要系统研究长城的保护、管理、研究的情况。国务院领导明确要求文物局对长城保护拿出方案。”
  经过几年的准备,2005年11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总体工作方案》,确定了长城保护工程的初步工作方案和目标:“争取用较短的时间摸清长城家底、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科学安排长城保护维修、合理利用等工作,并依法加强监管,从根本上遏制对长城的破坏,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长城保护工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建立长城文物记录档案。通过科学调查,全面准确掌握长城现存状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在文物普查中曾对长城做过不同程度的调查,初步掌握了长城的基本情况。限於当时的条件和认识水平,有相当部分长城的情况没有搞清楚,调查资料也很分散,没有匯总。柴晓明说:“以北京為例,有的资料说北京境内的长城有180多千米,有的说有500多千米,数据出入很大。这次长城资源调查的结果超过了600千米。”
  柴晓明介绍,在长城资源调查啟动前,各级文物部门对列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长城段落的情况比较了解,对长城整体保存状况了解并不准确﹔对破坏长城的各种因素,如地震、洪水、鼠害等自然破坏因素,在长城上种地、放羊、挖窑洞、拆城砖、工矿、道路建设、旅游不当开发、不当维修等人為破坏因素,都掌握了一些个案,但对这些因素究竟破坏了多少长城并不掌握。“长城资源调查就是要比较全面了解长城本身和周边环境。”
  工作方案提出:“我们对长城的家底远没有掌握。因此,有必要由国家组织一次对长城资源的科学普查,全面准确掌握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及其时代,保护与管理现状,人文与自然环境等基础资料,并依法建立科学完整的长城文物记录档案。”
  “长城资源调查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要摸清长城的家底。”柴晓明说,“隻有家底清楚了,才能谈后来的工作。家底不清楚,别的无从谈起。”
  与测绘部门的联合
  2006年10月,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签署《国家测绘局国家文物局合作开展长城地理信息资源调查》协议,从而标志著测绘、文物部门跨学科合作的长城资源调查与测量项目正式啟动。文物部门负责开展田野调查,对长城资源进行现场勘查、考古测量,进行信息採集和登录。测绘部门為长城资源调查提供地理信息资料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柴晓明说:“长城调查是专业考古调查,按照考古人员的工作方法,难度并不大。但是,在长城资源调查中,如果工作人员仅仅使用一般的考古测量方法,如用皮尺、测绳、平板仪以及激光测距仪等对长城分段测量,每次隻能测得几十米、几百米的长度,精确度不够。有没有更好的现代技术可以用?和测绘部门的联合解决了这个问题。”
  协议提出:“双方鼓励和指导地方文物部门和测绘部门在长城资源调查中加强合作,开发标准统一的长城资源调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產品﹔在长城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共同开发长城地理信息资源系统﹔国家文物局负责明长城考証,国家测绘局负责测量,共同做好明长城的重要地理信息发布审核工作。”
  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国家测绘局联合发布《关於合作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确定率先在河北、甘肃两省开展长城资源调查试点工作。
  “选择河北和甘肃两省作為试点,是因為河北的长城多处於山区,多以砖、石為主要建筑材料,而甘肃地处西北,土建筑比较多。不同的建筑形式和表现形式,留下的遗存形态有较大差异,甚至使用的名词术语也不一样。”柴晓明说,“河北和甘肃的长城修筑的位置也有很大不同,河北长城修建在山上的多,甘肃的长城修建在荒滩戈壁平地上的多。二者代表了我国不同地域长城的不同特点,通过在两地试点摸索出的调查方法和经验会有比较好的适用性。例如,在山区调查,调查队要爬山,队伍行进的路线如何安排, 需要事先研究、积累经验。调查环境不一样, 调查队的人员组织、设备配备都会有所不同。”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金舒平说:“测绘工作者进行了技术对比试验,包括不同比例尺摄影测量立体量测、外业GPS实测、 钢尺量测、1:5万比例尺地形图图上量测等。 经过反復斟酌, 发现採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是目前条件下最可行、最科学的。对於长城重要地段,技术人员还採用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低空数码航飞等技术进行详细测量。”
  在河北、甘肃开展试点的同时,国家文物局还会同国家测绘局共同制定、发布了长城资源调查工作规程、管理办法、规范和相关标准。柴晓明说:“因為歷代长城的名称不同,不同部分的名称,在学术上也有争议,所以专门制定了一个标准来统一本次调查有关长城名称的使用,為资料的匯总、使用奠定必要的基础。其他诸如地图使用、调查装备、记录,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為了确保调查记录的准确、规范,我们还开发了长城资源调查资料匯交系统,需要记录的信息,在调查现场就能输入、检查,并一直延伸到省及国家级的调查资料匯集、整理。按照规定,录入计算机的数据必须在不同的电脑硬盘上进行至少2份备份,由领队保管。”
  对各省长城资源调查队领队的培训随即进行。在北京居庸关长城,来自各省的调查队领队登上居庸关长城,现场进行测量、信息登录。各省领队培训结束后,各省陆续进行了调查队全员培训。
  到野外去
  由於明长城修建时间较晚,相对其他时代的长城,保存状况相对较好,人们的研究、认识也比较深入。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长城资源调查从明长城调查开始,明长城资源调查结束后,继续进行早期长城调查。
  2007年,西北大学文化遗產研究院副院长段清波成為陕西省长城资源调查队总队长,开始从事陕西境内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从2007年开始, 我开始了解和研究长城。整个调查队大约有30人,多是大学的研究生。 要确定长城的时代、保存状况,了解长城周边的环境,绘图、拍照,必须到野外去,一步一步地走,一点一点地量。”段清波对本刊记者说,“2007年到2008年,调查队进行了明长城资源调查,2009年到2010年进行了早期长城资源调查,我走遍了陕西的长城。”
  柴晓明介绍,各省的长城资源调查,首先要进行资料和线索的收集工作,“调查前要把以前的成果吃透,从古代文献到现代文献,以及地方志、县志,都要收集。发现长城的线索就到当地找,询问当地人附近有没有长城。必要时也需要进行一些考古工作,如清理一些剖面等。”
  调查不仅将过去零散的长城信息整合起来,也有许多新发现。“有的是在田野调查时发现的,还有的是重新核实地图时发现的。通过航天遥感技术,有些在地面上看不到的长城遗跡,在更大视野范围内可以发现。”柴晓明说,“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吉林省境内有长城。在长城资源调查中, 辽寧省在调查中发现,有一段长城进入了吉林省境内。 吉林省随即开始调查,又发现了不少长城段落。”
  2007年4月20日,寧夏明长城资源野外调查工作正式开始,至2008年11月5日明长城资源调查结束,共有32名调查队员参加了明长城资源调查,足跡涉及寧夏境内4个市15个县、市、区和内蒙古境内阿拉善左旗(部分)、 甘肃境内环县(部分),徒步行走72个乡镇。213个行政村,行程113143公裡。
  同年,内蒙古自治区也开始了明长城资源调查工作,4年中,共组建24支调查队,累计有22个单位、242人参加了田野调查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平对本刊记者说:“调查队员多来自盟市、旗县业务单位。 此外,内蒙古大学歷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歷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也选派了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到了长城调查工作中。这些学生在调查中所起的作用很大。 调查工作每天翻山越岭,体力消耗大, 而这些学生都能够吃苦,又有工作热情,能够熟练掌握一些现代化的调查设备,对调查工作的最终顺利完成功不可没。”
  2008年底,明长城野外调查工作完成。2009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明长城长度為8851。8千米,沿线涉及辽寧、天津、北京、山西、陕西、河北、寧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十个省级行政区域。
  除明长城外的早期长城资源调查随即展开。2012年6月, 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工作的基本情况,经调查认定,中国境内歷代长城的总长度為21196.18千米。
  “万里长征第一步”
  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第一个专门為单项文化遗產保护制定的行政法规《长城保护条例》。保护条例要求“长城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长城进行调查﹔对认為属於长城的段落,应当报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认定,并自认定之日起1年内依法核定公布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柴晓明看来, 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首先是為了长城保护。 目前认定的21196.18千米的长城长度数据并未“穷尽”,“随著对长城研究的深入,也许有更多长城段落被人们发现,也许有的段落会被排除,但通过长城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可以让人们全面了解长城本身和周边环境。”
  长城资源调查的调查对象包括长城本体(主要指长城墙体及墙体上的设施,如敌台、马面等)、 附属设施(与长城防御体系相关的其他设施,如关堡、烽火台等)和相关遗存(主要包括壕沟、挡马墙、品字窖、驛站、仓储、居住址、砖瓦窑、採石场、积薪等),在调查过程中, 既要查明文物的保存状况和“病害”,又要查明长城周边对长城及其景观產生影响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包括居民生產生活情况,產业、交通等人文环境状况,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水文、动物等自然环境状况。
  在长城资源调查过程中, 长城的保护管理状况也得到系统评估, 如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保护标志、保护机构、记录档案、制定文物保护规划和管理使用等情况。
  柴晓明说:“调查人员既要进行野外调查, 测量、拍照、录像,也要对调查内容进行描述,工作量很大。 但是目前看来,调查人员在记录和描述上的细致认真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
  长城资源调查除了获得了高精度的长城长度成果外,还获取了长城沿线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长城专题要素和长城专题影像图,建立了长城资源信息系统,对编制长城保护规划、开展长城保护工程、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和进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长城资源调查与测量还只是万裡长征第一步。”金舒平说,长城资源调查获得的基础资料,不仅对长城研究有重要价值,其他相关学科也需要这批基础资料。今后将利用现有成果,充分挖掘、利用现有基础地理信息和长城专题信息,在现有长城资源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业务化系统,為长城的保护、利用、管理和研究服务。
                                         2012-12-04
                                       (新闻来源:中国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