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博物馆业生存与发展”主题调查之(三)依赖企业资金 受众面局限于特定领域
行业博物馆该如何突围

 

  当今社会,从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到整个行业的进步,各行各业无不越来越重视历史和文化的价值,文化成为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丰厚土壤。在历史的积淀中遗留下来的工业遗产和逐渐形成的行业文化也渐成体系,这些都需要一个存留和传承载体,于是行业博物馆便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近年来,金融、地产、航天、电力、铁路、烟草、自来水等行业博物馆的相继出现,为博物馆事业增添了新的亮点,也为博物馆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
  行业博物馆同时兼具行业交流平台与博物馆收藏展示平台的双重属性,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面临着急需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问题,一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措施去“搞活”它。那么,目前行业博物馆发展得如何?又面临了哪些新问题呢?记者采访了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陈克、天津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赵耀双、中国金融博物馆馆长白丽华等人。
  行业博物馆现状:急需专业化规范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我国对行业博物馆的定义和分类比较模糊,从内容上来看,行业博物馆与专门博物馆、专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产业博物馆等相类似。 从办馆主体来看,既有隶属于国家各部委的,如教育系统、 军事系统、民政系统、工业等公立博物馆,也有隶属于企业的或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在实际操作层面,天津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赵耀双介绍:“为了便于管理, 目前我国把博物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化系统所属的传统的博物馆、纪念馆; 第二类是非国家所有,由民营企业或个人出资建立的,称为民办博物馆;第三类则是属于国家所有,而又非文化系统所属的博物馆,现阶段就统称为行业博物馆。”
  而正是这种定义与划分归属的不明确,导致了相关部门很难对行业博物馆进行统一有序的管理,也使行业博物馆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尴尬的问题。
  ■ “不让进还叫博物馆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行业博物馆很大部分由企业出资设立,或依托某一行业。这一特点决定了它更倾向于作为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展示的空间,为业内人士提供交流场所,其次才是与社会公众的分享平台。因此,相当一部分行业博物馆建在企业的公司大院或办公大厦内,门口有保安把守,对于外来参观者也有一定的条件要求。
  记者曾探访某家行业博物馆,谁知刚到门外,就被保安拦下。保安说:“目前本博物馆只接受团体预订,个人是不能进入的。”记者吃了“闭门羹”,于是拨通电话向相关负责人求证,对方回应:“这个博物馆属于企业的一个部门,所以开放时间是根据企业的工作安排来决定的,我们的负责人员平时也有其他工作。 我们不接受散客,需要达到8人至10人以上才可预约统一进馆参观,这样我们才能统一开放,安排讲解人员和设备。”行业博物馆的“深藏不露”拉远了它和受众的距离,有网友表示:“找都找不到,更别提参观了。 ”更有网友调侃:“不让进还叫什么博物馆, 我看应该改名叫‘ CEO精英会所’。” 面对公众的参观热情和参观不到的质疑, 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陈克说:“对公众开放是作为一个博物馆最基本的要求,虽然是行业博物馆,但与传统博物馆一样,都具有公共性,占用了一部分社会公共资源,所以理应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赵耀双也介绍说:“其实文物部门对于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是有要求的, 目前要求的是全年开放不少于300天。”也就是说,拒绝对外开放或者开放方式不合理实际是现阶段行业博物馆不太规范的一个做法。
  ■ “博物馆不是一间屋子摆几样东西”
  陈克说:“现阶段,无论是办馆者还是社会公众,对于行业博物馆的认识都存在偏差。在很多人的概念里,有一间足够大的房间,摆放上展品,有场所有文物就是博物馆了。实际上,博物馆体系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系统,它的建立需要各方配合,在管理、宣传、库房、财会、保卫等各方面也都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只在办馆、布展上,后续的运营、管理、对外接待、讲解、宣传、组织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有学问,都需要专业的人才。而我国由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以国有博物馆为主,相关专业的人才大多集中在文物系统内部,所以行业博物馆在这方面就有所欠缺。聘请专业人员,一方面对博物馆来说是一笔长期的开销,另一方面很多行业和企业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一些行业博物馆直接从企业中调出部分员工,让他们负责看管博物馆。这些人员虽有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但并不一定了解博物馆的运行规律,恐怕对于博物馆长期的发展不利。”
  ■ “依赖企业资金,有碍博物馆稳定性”
  资金方面,与民办博物馆比起来,行业博物馆虽然资金相对充裕, 不会时时都有办不下去的危险,但是正因缺少这种危机,导致行业博物馆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问题。陈克告诉记者:“由某一企业出资建立的行业博物馆,对企业的依赖性很大,企业发展得好,对于博物馆的投入就大,而如果企业这段时间经营状况不佳,也会牵扯到对博物馆的资金和人员支持,这其实是有碍于博物馆的稳定性的。”记者在采访时还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行业博物馆的运行管理要依托企业进行,从资金的申请到实际拨款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某行业博物馆馆长只得先自掏腰包为工人垫付工资,这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博物馆的运行效率和灵活性。
  真正优秀的行业博物馆,应该能够存留并传承行业的历史文化,塑造行业形象,为社会了解此行业的整体面貌提供一个窗口。陈克说:“很多行业博物馆有丰厚的行业底蕴作为支撑, 又有非常好的藏品和展示资源, 如果不能通过专业的布展设计和运营规划,把行业的精髓与博物馆的发展规律结合起来, 或者不能充分地对外开放, 恐怕对于行业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搞活行业博物馆:延伸博物馆功能
  与其他类型博物馆相比, 行业博物馆既没有传统博物馆的名气和丰富馆藏, 也没有民办博物馆与大众之间的那种亲和力,它通常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受众面比较有限。这一方面不利于博物馆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不能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和公益功能发挥到最大。那么,怎么才能把行业博物馆“搞活”,让更多的人融入其中呢?
  ■ “注重教育与交流功能,主动培育受众”
  位于天津解放北路的中国金融博物馆建立三年多,在业内已很有影响力。在体制上,金融博物馆采用“民营公助”的新形式,在办馆上政府提供相应支持,但在具体的经营上自负盈亏。在运行模式上,采用的是理事会制度。由天津财经大学亚洲商学院发起,建立理事会。各项事务均由理事会成员共同决议,馆长运营团队负责执行。馆长白丽华说:“每个月我都要代表整个运营团队向理事会作工作汇报,并制定新的工作计划。理事会团队里,有学校作为学术支撑,有投资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有区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使金融博物馆进入一个良性的运作过程,也让我们更有能力去想方设法‘搞活’它。”
  白丽华说:“博物馆不是一间固定的屋子,它是可以延伸的。它应该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机构,将触角伸到整个区域、整个行业以及社会中去。”博物馆的空间是有限的,如果只局限于等待参观者上门,博物馆造福的人群毕竟有限,而金融博物馆则更喜欢主动出击,用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吸引人走进来,并用博物馆的品牌去主动地培育受众。
  在馆内,金融博物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定期举办青年画展,扶持青年画家发展,举办“钞阅”专题展,对纸币的印发、防伪技术进行展示。也别出心裁地请一些老人讲述他们那个年代关于金融的故事,做成“口述金融史”展览,抢救了很多即将消失的金融历史。
  在馆外,金融博物馆影响范围最大的活动是在北京成立的“金融博物馆书院”所举办的读书会活动,依托这个平台,书院定期举办读书会、书友见面会等活动,邀请来自金融界、商界以及文化界的名人大家来讲,讲座嘉宾不收取任何费用,听众也是免费报名参加, 活动场场爆满,真正做到了博物馆的公益性延伸。除此之外, 金融博物馆还在天津财经大学举办大型的“大师讲坛”,为大学生提供与金融大师见面的机会,在博物馆内举办小型的“大家讲论”,邀请对金融有一定见解的人,就专家所讲问题进行辩论。这些活动都“叫好又叫座”,不仅为业内人士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也推动了金融知识在学生和公众中的普及。
  金融博物馆的受众难道仅限于金融从业者、爱好者和大学生吗?对于刚刚接触金融或者还不知金融为何物的中小学生,博物馆能否把他们也纳入辐射范围呢?金融博物馆通过充分策划,为他们量身定做了“理财训练营”项目。训练营中,金融博物馆把各种金融知识巧妙地融入大富翁等游戏里,让学生通过游戏的过程去逐渐了解金融、懂得衡量机会与风险。再通过如“给你一千块钱怎么花”“安排家里一个月的开支”这样和实际联系紧密的互动活动,让学生逐渐形成储蓄、投资、利用金融工具的观念。活动最后的跳蚤市场更是整个训练营中最火爆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推销、团购、打折、以物易物等多种方式,把自己家里不用的物品卖出,或者买到想要的东西,每次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而就是在这样“玩”的过程中,对于他们有些艰深的金融知识便都学会了。
  白丽华说:“行业博物馆目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经营理念的问题。博物馆具有收藏、展示、教育、交流的功能,而现阶段很多行业博物馆只重收藏,对展示方式不太重视,对于教育、交流功能更是少有关注。而金融博物馆不同,我的教师经历让我深知金融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为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提供了学习机会。除了各种讲座、‘理财训练营’,很多大学生都来这里做讲解志愿者,这里也是大学生的一个实习基地。”
  ■ “探索休闲功能,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行业博物馆兼具行业交流平台与博物馆收藏展示平台两个属性,发展良好的行业和知名的企业本身会为博物馆提供吸引力。记者曾在山东某家酒文化博物馆看到,由于博物馆依托于良好的企业品牌而建立,参观者大多慕名而来,通过参观博物馆、参观酒窖、品尝美酒,进一步了解了该企业的历史、文化,必定也对该品牌增加好感。
  优秀的行业博物馆,也能让人们通过参观,对于不熟悉的行业产生兴趣,加深了解。记者曾参观过台湾某家鱼类行业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旅游景区内, 宣传力度很大,宣传单上的图片非常吸引人。到了博物馆门前,果不其然, 比起行业博物馆,这更像是个室内海洋公园。馆内的每个房间都用不同方式对展品进行呈现,有视频影像,有互动游戏,展示方式不拘一格,让这本来不被人所熟悉的行业一下子生动了起来。博物馆的出口处也恰到好处地设置了产品售卖处,大饱眼福的参观者就自然地要掏腰包饱口福了。这样的博物馆的设立,也呼应了最新提出的对博物馆“休闲”功能的探索。
  陈克说:“与旅游业相结合是目前行业博物馆比较好的一个出路,旅游区内化整为零的博物馆如果能和景区达到良好呼应,也增加了旅游路线的趣味性和博物馆的吸引力。除此之外,行业博物馆还可以通过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来增加活力,通过搞文化活动来吸引更多受众。总之,行业博物馆只有‘搞活’,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和功能。”
                                             2012-09-05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