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农民博物馆挺有看头:胶轮车土犁子老石磙

 

  15位平均年龄70岁的农民,耗时多年,搜集1100多件器物,除了农村生活、交通、农活用具等老物件之外,还有一批可溯源到300多年前的历史文物。这些物件散落在乡村的普通农家,没被搜集前, 有的甚至被用作畜禽的食盆。现在,它们都住进了“农民公园”,向世人展现阜阳农耕文化的变迁。
  农民博物馆很热闹
  这个农民公园位于阜南县新村镇天棚集,2004年6月创建, 2008年正式开放。博物馆所在地是以前的乡政府,有68间房舍,主创们保持了这些老房子的原样,将其中20个房间用作展厅。
  与简陋的设施形成鲜明对比,陈列物的繁多与贵重。目前馆内共有陈列物1100多件,其中明清时期的文物32件。展厅分为农具文化、历史文化、百姓文化、书画文化四大块。其中仅农具文化又细分为生产用具展、纺织工具展、生活用品展、交通工具展、农活用具展等展区。
  交通工具展陈列着上世纪30年代地主家才有的土牛车;淮海战役期间,用来运送粮、盐等物资的小车子;挖茨淮新河时用的胶轮车等。农活用具展则更鲜明地对比出时代的进步:既可犁地,又可开沟的土犁子,已被今天的旋耕机代替;用来打麦子、豆子,曾经家家离不了的石磙,被脱粒机代替……
  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每每逢集、逢会,总喜欢来此逛一逛,最热闹时,一天接待上千名参观者。
  物件多是乡亲捐的
  在每件展品旁边,都贴着一张白纸,纸的上方贴有真人演示的照片,下方是蓝黑色钢笔笔迹,介绍展品的用途、来历、历史价值等。
  收集这些展品,并不轻松。2004年,15名主创者最年轻的44岁,最年长的73岁。这些人退休前多是农村干部,退休后,有感于天棚集深厚的历史底蕴,决定将散落的老物件集中起来,他们在镇里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十里八乡的邻里百姓都行动起来,有农具的捐农具,有文物的捐文物。他们自己先起带头作用,把自家的老物件捐了出来。在一年半时间里,管委会搜集老物件900多件。
  在这些老物件中,有32件物品引人关注,它们拥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清两代。它们和明朝兵部尚书张鹤鸣故居内的出土文物,成为镇馆之宝。
  2010年,农民公园管委会带着630件物件,赴西安参展全国古文物营销会, 一名新加坡商人欲出30万元悉数买下,被管委会一口拒绝。
  资金短缺是大问题
  资金短缺,一直是建馆最大的障碍。目前老农具中,还缺少水车和一套完整的石匠工具。 “其实收齐并不难,但很多人要钱,我们没有钱就无法收。 ”除此之外,因为没有钱,他们无法给卧龙石碑加玻璃罩,只能任其风吹雨淋……
  一直以来,博物馆的资金来源都是社会捐助。最初的资金由15个主创人员自掏腰包凑,领退休金的出1000元,没有退休金的出500元。 后来,建农民博物馆的消息传开,当地人捐了不少钱。为此,这些老人还给每名捐资一万元以上的人单独立碑感谢,一万元以下的集体立碑感谢。
                                            2012-05-10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