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收藏解放初期解放军天津部队发行运四枚孤品借粮证

 

  30年收藏票证的经历,收藏数万票证品种,对于中国票证,季晓农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他收藏的精品很多,在采访时,记者就有幸观看了他的部分藏品,尤其是最为珍贵的军政票证,其中有中华苏维埃时期票证、解放战争时期各主要解放区的票证以及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时期的票证等等。
  在这些军政票证中有四枚票证极为珍贵,不仅属于孤品级,而且它们还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
  在武汉淘得天津部队借粮证
  季晓农告诉记者: “这四枚票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部队临时借粮证, 该票证发行于民国38年10月,已知面额分别为:大米10斤、30斤、100斤、500斤。就目前已知而言,该四枚票证均为孤品级。解放初期的军管会,虽然在全国各城市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政权机构,但专门为军管会部队人员发行和使用的粮食票证却罕有发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部队临时借粮证是我们已知唯一的发现,是票证大家族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全套票证到底发行了几枚,只有留待票友们今后的考证和发现才能得知了。这是我2005年在武汉收藏品市场淘宝时的收获,当时收有八枚珍贵粮票,其中四枚就是天津军管会人员使用的票证。”
  这四枚票证背后有着一段传奇故事,半个世纪前发行的票证竟然在2000年才被兑换。这引起了喜爱研究票证历史和文化的季晓农的浓厚兴趣。
  季晓农说,该票证的发现地并非其发行地天津,也不是天津周边的某个地方,而是在贵州省从江县,一个偏远的省际边境小县。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一个村民手持着八枚票证找到从江县人民政府, 要求政府兑换手中的票证。这些票证兑换后,被贴在了一张贵州省从江县人民政府稿纸上,稿纸下方注明銮里村吴姓村民提供,总计为1040斤(除了四枚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部队临时借粮证以外, 还有两枚面额为大米50斤的中原临时人民政府粮票,一枚面额为大米200斤的中原临时人民政府预借粮证, 一枚面额为大米100斤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借粮证)。一位龙姓政府人士作了批示:以上转丙妹镇政府酌情予以处理,落款为2000年8月4日。五年后,这张稿纸连同贴在上面的票证一起流落到了武汉收藏品市场。
  天津军管会部队人员使用的票证,怎么会流落到贵州省从江县?怎么会到2000年才找到政府要求给予兑换,这是一个有待解开的谜团。
  悉心研究揭开50年尘封历史
  经过季晓农的悉心研究, 这些谜团被一一破解。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 其东部和南部分别与广西三个不同的县接壤。可以设想这些票证应是东北野战军在入关完成平津战役后,转战中南,部队直达广西、海南而一路携带过去的,在跨界作战或剿匪中,通过票证向当地村民筹粮而留在了村民手中。
  按照当时的有关政策,部队在筹粮过程中留下的票证均可向地方政府兑换,可票证持有人怎么会在时隔50多年以后才想到找政府要求兑换呢? 季晓农几经努力,找到了两份文件,并从中得到了答案。一份为1951年3月10日中南军政委员会财字第869号《为展期清理旧粮票令》的文件, 第二款规定:在土地改革地区地主所存之过期粮秣票,不准兑粮,应即交公;第四款规定:敌伪游杂武装之粮秣票,不准兑粮。另一份为1951年3月22日府财行字第3号《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的文件,其第三条规定:收兑粮秣票时,各级政府与粮局部门必须注意审查,除严防伪造涂改者外,并须防止土改区之地主(因中南办法规定土改区地主粮票不收兑)籍机出卖旧粮秣票,或利用其社会关系代兑粮秣等冒领事情发生。第四条规定:收缴归公之不兑粮秣废票(如土改区地主粮票), 由经收人于收缴此项粮秣票时, 当面用毛笔填写作废字样,逐级报省粮局汇报中南监销。
  由此可见,这些票证解放初期未能得到兑换,可能与其持有者的出生成分有关,加之这些票证又是从中南区辗转到了西南区,在不能进行兑换的同时,也避免了被收缴,从而使其得以幸运的保留下来。
  季晓农说,像这样的故事在票证收藏中可以总结出很多,这也给了他很多的乐趣。
                                             2012-04-13
                                           (新闻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