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中华古籍总目-天津卷》编纂完成 摸清天津市古籍书“家底”

 

  为加快推进古籍普查, 积极开展《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编纂工作,2010年2月,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签署了编纂《中华古籍总目·天津卷》任务书。 目前,《中华古籍总目·天津卷》编纂工作已基本完成。 “天津卷”编纂工作进度已经走到了全国同行的前列。
  《中华古籍总目·天津卷》收录了100余万册古籍, 数量巨大, 情况复杂。 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将其按部类分为经、史、子、集和类丛部五大类,选用具有多年经验的编目人员担任各部主编;同时,针对部分类目收书多的情况,将地理方志类、宗教佛教类及小说类析出,发挥青年骨干作用,保证编纂进度。
  在编纂过程中,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根据不同收藏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整套既兼顾全局又突出特色的工作措施,使编纂工作较为顺利地开展起来。如针对子部医家类数量较多、编目难度大的情况,责成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负责“子部医家类”古籍编目工作,其他馆书目数据汇总后,集中转交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充分发挥了医学专业图书馆的优势,保证了编目进度和数据质量。
  此外,在编纂中,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还大胆尝试辅助兄弟馆完成编目。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7000部古籍常年封存,由于缺乏古籍编目人员,得不到彻底整理和有效利用。为了加快编纂《中华古籍总目·天津卷》步伐,经协商,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决定,由天津图书馆委派古籍整理专业人员帮助该馆整理古籍,由该馆承担提供场地、清理函套、取还古籍等辅助性工作。有分工有合作,使“天津卷”编纂既保证质量,也保证进度。
  此次《中华古籍总目·天津卷》的编纂,充分体现了我市古籍普查的成果,彻底摸清了我市古籍书的“家底”,同时为我市对古籍书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2012-03-02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