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 获国家检查组充分肯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有关要求,了解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状况、保护规划的编制实施、地方相关法规的制定以及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等,日前,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组成的检查组对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
  在津期间,检查组听取了天津市规划局、市文物局和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汇报,现场考察了五大道、一宫花园、中心花园、鞍山道、估衣街和老城厢等历史文化街区,参观了市规划展览馆、梁启超纪念馆、曹禺故居纪念馆、庆王府、顾维钧旧居、储汇邨、广东会馆、老城博物馆和估衣街谦祥益相声博物馆,并在现场听取了相关部门和区政府的情况汇报。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考察、查阅档案资料,检查组对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名城保护工作,规划、文物、国土房管等部门分工配合,协同运作,保护思路清晰,保护规划体系完善,保护措施切实可行,特别是确立了正确的规划理念,提出并实践了“保护老城中心区,发展滨海新区”的宏观保护战略。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成绩有目共睹,经验做法突出。检查组一行还对天津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提出了注重整体保护与利用、理顺完善决策机制、抓紧完成地方立法、加强规划实施监管等意见。市有关部门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将认真落实检查组的检查评估意见,进一步研究探索适合天津城市特点的名城保护模式和工作方法。
  天津拥有众多珍贵的文物、历史建筑以及保存完好、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1986年天津市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此,在国务院批准的1996年、2005年两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都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其中,1996年城市总体规划划定中心城区11个风貌保护区,同时确定蓟县县城为市级历史文化名城,杨柳青镇为市级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城市总体规划将天津的历史城区进行重点保护, 总面积约53平方公里,划定了中心城区9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和5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同时确定蓟县县城为市级历史文化名城,杨柳青镇、葛沽镇作为市级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我市对中心城区的文物、历史风貌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了紫线保护范围。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2008年西青区杨柳青镇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0年蓟县西井峪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体系化地形成了“一城一镇一村”的保护格局。
  2008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为适应新的保护要求,在现有规划成果的的基础上,按照“总体、分区、控规和建筑”四个层面保护规划体系的思路,我市着手编制名城保护总体规划、历史城区保护分区规划、历史文化街区及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控规层面)、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等四个方面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保护规划。 制定了《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 《天津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2009年,为贯彻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力度,天津市组织开展了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确定及保护范围调整工作,将9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和5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一并确定为14片历史文化街区,重新调整了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划定了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面积由8.5平方公里增加到9.9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范围约4.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3%;详细核实了保护范围内文物、历史建筑等保护建筑的准确位置及现状情况。目前,中心城区14个历史文化街区及杨柳青名镇、西井峪名村的保护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并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已上报市政府审批。目前,市规划局正积极开展总体层面市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改工作,深化完善历史城区保护规划,同时加快编制大运河天津段保护与利用规划、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进一步突出强化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在工作中,市规划局学习借鉴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经验,运用城市设计手段,积极探索适用天津的保护规划编制方式方法。在规划内容上,除一般控规内容外,还从保护要素的认定、保护对象的分类、历史街巷的肌理与公共空间的布局等方面,提出了城市设计导则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求;在规划深度上,对空间结构、市政配套系统、建筑单体控制等多个层面提出管理与控制要求,从用地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建筑与环境控制、古树名木保留等方面,对每一个街坊编制保护图则,对街区内每一栋建筑进行梳理和分类,提出保护与更新措施。同时,结合保护区的特点,研究制定了日照间距、消防、停车、退线、高度等符合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的特殊性要求;在规划审查阶段,运用三维空间信息系统,从整体区域角度,分析研究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空间关系。通过这些工作,确保了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和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规范化。
  在保护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管理方面,我市进一步规范了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建立了专家论证会和三局(规划、文物、国土房管)联席审查制度,研究制定了适用于保护范围内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规划设计导则及建筑设计标准,按照保护规划严格项目审批。对于新建类项目,突出强调与整体环境相协调,深入细致推敲建筑的风格、色彩、材质、屋顶与围墙等设计细节;对于修缮类项目,严格依据修缮设计、施工标准和规范实施,保证保护建筑修缮的原真性。为保证设计导则的实施落位,还制定了建筑外檐施工指导书,实现特色化、精细化管理。
  经过几年的努力,五大道、一宫花园、解放北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提升,形成了城市亮点,彰显了天津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塑造了大气洋气、清新靓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形象,也为此次迎接国家检查组做好了充分准备。

                                           2011-08-15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