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成果显著
  
全国文物系统馆藏文物基本廓清

 

  6月16日,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经过全国文博工作者10年来的辛勤努力,截至2010年底已全面完成了全国文物系统博物馆全部馆藏珍贵文物数据的采集工作, 共采集文物数据1660275条,基本廓清全国文物系统馆藏珍贵文物家底。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出席会议并讲话。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由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导,以摸清馆藏文物家底情况、提高馆藏文物管理水平为基本目标,以调查馆藏珍贵文物资源、采集馆藏珍贵文物信息为基本形式,以数字化的影像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的文化遗产领域的数字化基础工程。项目自2001年启动以来,先后经历了试点、试点推广阶段,并于2008年在全国全面展开。
  项目采集的每条文物数据均包括名称、时代、类别、级别等不少于28项指标及必要的影像信息,在内容、数量、质量、保管方式、管理利用等方面,都比以往有较大突破,大大丰富完善了文物事业基础信息资料,为文物信息统计、保护修复、研究管理、交流合作、遗失追索等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也为国家掌握及保护、利用文化遗产资源,科学规划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切实保障文物领域重点国有资产安全创造了基础条件。
  单霁翔在讲话中表示,“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基本摸清文博系统馆藏珍贵文物家底,初步形成文博信息标准规范和应用软件体系, 组建了文博信息化专业机构, 搭起了文物系统思想观念更新的平台和人才队伍锻炼培养的平台,文物藏品数据资源利用能力和效用得到提升。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项目的成功实施,是新时期条件下,财政系统和文物系统通力合作,在文化遗产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是共同推进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对我国文物保护与管理能力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和积极作用。
  单霁翔说,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既有数据库的维护、更新和应用,结合推进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开展,研究建立长效、动态、可持续的可移动文物登录、管理和利用平台。
  要加强对现有成果和数据的保存、研究、利用、展示和宣传,建立健全馆藏文物数据管理利用办法,充分借鉴目前各博物馆馆藏数据发布经验,开通馆藏文物数据查询平台,出版馆藏一级文物名录,为文物藏品管理和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拓展数字化成果,努力突破馆藏文物展示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实现文物保护管理、文物资源传播和利用手段的创新,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文化鉴赏服务,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拓宽信息化工作覆盖和使用范围,完善馆藏文物信息化与中心数据库建设模式,推进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登录,建立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管理制度。
  单霁翔在会议上透露,国家文物局拟于2012年至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对我国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现状以及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普查统计。普查范围为我国境内国有的文物收藏单位, 以及各党政机关、 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单位收藏、保存的国有可移动文物。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组织领导方式,将沿用“三普”模式并进行适当调整,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开展相关工作。
  财政部、 国家文物局、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全国各省区市文物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参加会议。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在会上作了项目结项报告,并展示了最近开发完成的馆藏珍贵文物数据查询系统。山西、陕西、吉林3省文物部门的负责同志,分别在会议上介绍了相关经验。
                                           
                                        2011-06-21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