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文物的年代如何测定吗?你知道水下沉船怎样打捞吗?你知道如何运用现代探测技术描绘出古代的城市规划或者墓葬内部的情况吗?12月14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的“百工千慧——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将为你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出席开幕式。
展览分为“全国一盘棋——文物保护科技事业的新格局”“永恒的五行——文物保护科技的创新”“山河知岁月——现代科技在考古领域的应用” “德行无疆——广泛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和“文明的传承——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与传播”5个单元。
近年来,在国家启动实施一大批重点科研项目之后,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论在考古研究、文物保护还是在博物馆展示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若干制约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得以解决。展览结合图片、模型、多媒体等展示手段,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科技在文物保护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果,重点突出科学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具体应用,如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潜水技术和生化技术等应用到文物遗址保护领域后,极大地提高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效率,把考古学拓展到新领域。
在展览现场,观众还能一睹中国首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车)”的真容,它一方面方便科技人员及时对出土的文物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处理,另一方面对确定抢救和保护方案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2010-12-16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