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滨海新区高度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记者在滨海新区文化部门了解到,刚刚度过自己130岁生日的大沽船坞,成为新区首个进行遗址保护规划的文物单位。
“目前,我们完成了大沽船坞的遗址保护规划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论证,现已上交至相关部门等待批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的徐苏斌教授介绍说,大沽船坞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也是海河下游诸多工业遗产中首个保护性规划。
据了解,截至目前,保护规划已将地下埋藏船坞区域和海神庙遗址区划入重点保护区范围内,除了已建成的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纪念馆外,未来大沽船坞将规划为文化遗址公园,作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工业遗址旅游线路。由于大沽船坞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国家文物部门正在考虑将其与江南造船厂和福建马尾船厂实施资源整合,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徐苏斌认为,大沽船坞遗址之所以宝贵,原因在于它是中国近代先进海防军事思想的见证,汇集着当时先进的工业技术。要用对待国宝级遗产的态度研究每一个历史遗迹,大沽船坞有望申报“非遗”也给了许多民间文物保护者信心。
据悉,除大沽船坞,滨海新区还拥有中国最早的电报、中国首条官办铁路以及当时与大沽船坞比邻的民族工业——永利制碱公司等,工业文化遗产内容丰富。
2010-12-01
(新闻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