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考察历时29天,科考人员取得了诸多重大发现, 其中包括在楼兰古城之东发现了大面积农耕遗迹。CFP资料科考人员正在用仪器收集罗布泊的气候数据资料。科考人员正在现场采集昆虫标本。
在楼兰古城出土木简纸文书中, 有不少反映的是军队屯垦情况的记录, 然而,这一直没有实物证明。早报记者昨天获悉,30年来新疆罗布泊最大规模科学考察顺利结束。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表示,此次考察历时29天,行程6500公里,科考人员取得了诸多重大发现,其中包括在楼兰古城之东发现了大面积农耕遗迹。
据透露, 楼兰古城附近的农耕遗迹同样是科考队员在实地探查卫星图片显示的可疑形状时确认的, 这一遗迹位于楼兰遗迹东10余公里接近孔雀河位置, 存有“目”字形和椭圆放射状两种人工灌溉痕迹, 干、支、斗、毛各种灌溉渠系依稀可辨。
通过此次野外表土采样分析,楼兰古城东发现有大面积农耕遗迹的植物孢粉直径大于47微米,这是该地区被认为有人为耕种的有力证据,通常直径大于40微米的是粮食作物的孢粉,因此,可以认定这里曾经种植过粮食。
在考古方面,在小河墓地西北,科考队员新发现了一处古城城墙遗址, 建造年代大约在公元400-500年,形成于北魏时期。根据墙体年代和初步发现的文物类型以及地理位置,这里有可能是文献记载的“注宾城”,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对注宾城这样记载:“河水又东经墨山国南,又东经注宾城南,又东经楼兰城南而东注。”
中央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在哈密至罗布泊镇, 安装了3个自动气象站,收集气象要素,发现罗布泊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蒸发能力则超过4800毫米以上,曾几次用仪器测到空气相对湿度为零的记录。因此,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内陆区域干旱中心。
2010-11-26
(新闻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