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曾到“798艺术区”实地考察工业遗址开发的天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专家认为,“798”艺术区的成功运作为天津碱厂老厂区保护及开发指明方向,极具借鉴意义,表明老厂区不是“包袱”,而是有待充分挖掘的“宝藏”,价值巨大。
据天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徐苏斌教授介绍, “798”艺术区原为上世纪中叶由前苏联援建的电子工业区,见证了中国工业化的历程。政府有关部门将这座建筑遗存保留,用于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从2002年起,陆续有艺术家工作室及当代艺术机构进驻该区,该区成为北京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随之带动旅游休闲业的发展。据统计, 798艺术区每年举办来自30多个国家的各种展览、演出和时尚发布不下两千次;现有文化创意类机构400家;每年吸引超过200万人次的中外游客前往参观访问、学习交流。
徐苏斌表示,按照目前既有城市规划,天碱老厂区所在区域将定位为滨海新区商业中心,如果天碱部分老厂区得以保留并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将实现天碱工业建筑遗存开发利用的价值最大化,使之成为商业中心的重要文化互补,可提升滨海新区的城市文化品位。
目前,发展特有的城市文化已经成为未来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业建筑经过装修改造可变身为建筑艺术品,成为城市性质的特殊记录和文化符号。徐苏斌介绍,比如德国著名的鲁尔工业区所在地,也因此获评欧洲文化城市,成为城市靓丽名片。
当前,滨海新区也处在城市经济的转型期,加强对天碱这一重量级工业遗产的保护及开发,发展文化创意及旅游休闲产业,将为新区城市经济发展开拓更大空间。
徐苏斌透露,为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日前,百名学者在北京签名倡议,推动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法规条例。同时,国家文物局已将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十二五规划。
2010-11-17
(新闻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