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中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91万余处


 

  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福州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上说,根据最新统计,目前中国有不可移动文物91万余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万多个,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2个。
  “与人类的共同需求和我们子孙后代的需求相比,当今可供我们保护的文化遗产数量太少了,我们应该争分夺秒地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列入保护之列。”单霁翔说,在国务院领导下, 近年来开展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4.3万多名文物工作者和志愿者通过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汇集了不可移动文物91万余处。
  另据介绍,中国核定公布了1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0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已拥有世界遗产40处,有各类博物馆3200座,每年举办10000项左右的文物展览,保留下来的文物有历史街区、文物古迹、文化景标等。
  单霁翔还说,近年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包括白鹤梁题刻原址保护工程;“南海Ⅰ号”整体打捞;长城资源调查;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研发等,都充分体现了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据介绍,文物部门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开始了两项汇集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的重点科研工程。一是“指南针计划”,主要对中国古代发明状态的价值挖掘与展示。二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包括文明起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展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单霁翔表示,当今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演变为开放的复杂系统,对科学技术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必须依靠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的通力合作,一切适用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将被考虑和尝试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由中国科协和福建省政府共同举办,11月1日至3日在福建举行。

                                          2010-11-03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