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 天津民间艺术展在天津博物馆二楼开展, 来自津门民间的艺术家们,带着私家珍藏的“宝贝”, 展现在世人面前。
橱窗中一组小巧精致的“农具车”引来很多人的瞩目,拉人的、拉货的、拉水的,让人想起曾在电视剧里才能见到的农具车。 据了解,作者杜连弟今年70岁,老人用近三十年时间, 制作出四十余件古旧器具微缩模型,它们栩栩如生,令人赞叹。
杜老汉退休前是天津市机房设备厂的一名模型制造工人,看着那些从小使用的器具逐渐淡出日常生活,有些甚至面临失传, 杜老汉非常担心。“以前曾经想过收藏,但这些器具太大, 我没有收藏所需的场地,而且有些已经被各地的博物馆珍藏,想私人收藏是件很难的事。”这时,老人想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模型制造,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旧时“农具车”和生活用品的制作。
“农具车”的资料很难找,为了制作这种只在电视里出现的“农具车”,杜老汉奔走于全国各地,陕西、四川、湖南、河北……每一个可能出现农具车的地方他都跑遍了,为的就是亲眼看看亲手摸摸。他说:“现在的车各式各样,很漂亮也很前卫,但很多人对于旧时的车却没有概念,我就是希望人们能从我的模型车中了解过去。”
照相、画图……为了达到最逼真的效果,杜老汉对“农具车”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所有的零件、装饰甚至窗户上的镂空, 车轮上的花纹都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我将它们按十比一的比例缩小了。” 杜老汉说。微缩后的“农具车”制作起来非常困难,杜老汉选择废旧木料,再用木工中的刮、榫卯、抛光等工艺动手制作。除了“农具车”外,他还做了织布机、农具等。
杜老汉的“珍宝”在多个地方展出过,今年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艺术品设计大赛中,“农具车”获得了唯一一个特等奖。“过去在生产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农具、生活用品,现在已经逐渐被遗忘,但它们具有民族文化,我希望能还原并传承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历史。”
2010-10-11
(新闻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