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河北定州发现明代府学建筑泮池遗址

 

  河北省定州市文物局14日透露,该市考古人员在定州文庙南部政府东院,发掘出古代定州府学文庙的附属建筑——泮池遗址。经专家考证,该古建筑为明代万历年间修建,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据定州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8月初, 当地施工人员在文庙南部政府东院修建停车场时发现异常,遂请文物部门进行勘探,发现地下有古代建筑物,即开始发掘。至8月14日,泮池大致轮廓露出地面,石桥、桥拱、 桥侧石兽、泮池砖墙都已显现。在半圆形砖墙围成的水池中间有通长约7米、通宽约4.2米的石桥,桥面完整。桥东侧吸水兽兽头呈狮子头状,一头卷曲长发,暴眼环睁,隆鼻垂下,嘴冲着桥下,整个兽头硕大庄严,雕刻精美。
  经河北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刘志敏初步考证,该处为古代定州府学文庙的附属建筑——泮池遗址。发掘人员在石桥东侧还发现一座石碑的碑头, 上面刻有“定州重修学记”等文字。古志记载, 古时候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要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从棂星门入孔庙,登桥跨泮池,进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儒学署拜见教官,该入学仪式称为“入泮”。
  刘志敏称,此次文庙附属建筑之一泮池的发现,进一步完善了文庙的建筑群体,为研究定州府学文庙规模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定州文庙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 多次拓建与增修,其规模恢弘,是当时推崇孔子、 进行祭祀活动、 开展儒学教育的主要场所,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誉。明末战乱文庙被毁,自清代以来,多次对其进行恢复和修缮。今存东、西、中和两个毗邻的北院,基本保持了明代以前的建筑群风貌。
  目前,发掘清理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
                                           2010-08-16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