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探寻津城“水下宝藏” 摸清历史文物家底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海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构成天津主要水系,拥有153公里的海岸线和3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北大港、于桥水库、团泊洼等大型水库以及尔王庄等中小型水库。记者28日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目前天津市水下文物普查工作进入线索征集阶段,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和发放资料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中心也希望海上作业单位和海滨的渔民等能积极向文保部门提供水下文物的线索。据介绍,进行水下考古首先要帮助摸清天津水域水下历史文化遗产家底,才能进一步探查和发掘“水下宝藏”。
  为嘛查?渤海水域不乏“水下宝藏”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表明,天津水域极有可能存在丰富的水下文化遗存。随着“南海一号”“碗礁一号”等沉船发掘取得成功,水下文物的发掘保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据介绍,水下文物普查作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一个专项已正式启动,这也是我国首次对水下文物资源进行全国性普查,而本市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本项工作。
天津人文历史可上溯至旧石器时代。距今三千年前,天津已成为转运“岛夷皮服”的必经之地。近代以来,天津大沽口海域既是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的重要地段,又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主要港口。上世纪90年代,曾有天津渔民反映,在渤海中打捞出古代器皿,说明渤海水域不乏文物存在。
  查什么?沉船港口等不可移动文物
  据介绍,本次水下文物普查的行政区域包括滨海新区以及东丽、津南、西青、蓟县、宝坻、宁河、武清、静海、北辰等区县。天津河网密布,有海河干流及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蓟运河等诸多河流,构成天津主要水系。同时还有于桥水库、团泊洼、北大港等大型水库以及尔王庄等一批中小型水库,这些均属水下文物普查范围。
  本次水下文物普查的范围为天津沿海和部分内陆河道、 水库、湖泊分布的各类不可移动水下文物, 包括古沉船、古港口、古码头、古栈桥、古石刻、 古城址、古村落、 古桥梁、古墓葬、古代锚地、水利设施等各类水下古遗存。从2010年开始,本市将通过调研,基本摸清天津水域水下历史文化遗产家底,对其进行系统记录和深入研究,全面掌握本市水下文化遗产状况,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和中长期规划,编写《天津沿海水下文物普查报告》,为水下发掘和保护工作提供详细可靠的线索。力争到2010年年底,全面完成天津市水下文物普查摸底工作。
  怎么查?“三步走”摸清文物家底
  第一步:通过文献查寻和口碑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寻找水下文物线索,并把口碑资料、实物资料、文献资料、地理环境等方面证据作为水下文物线索的认定标准。
  第二步:针对文物线索情况,在所处的目标水域实施声呐探测、 浅地层扫描等仪器探测, 以探扫可疑的水下文物位置点,并锁定该目标作为潜水探摸点。
  第三步:由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在目标潜水点下水探摸,确认水下遗存存在与否,若发现水下遗存,则进一步了解其文化内涵并精确定位,按文物普查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信息的采集和资料的登录。

                                             2010-08-03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