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文庙再开馆 不亦乐乎

 

  昨天上午,作为天津老城厢地标建筑的天津文庙,经过3年修缮之后重新开放,并举行集体拜孔上香仪式,近600位市民参加。
  改造排水系统
  大雨不会被淹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虽是周末的一大清早,但位于老城厢的文庙门口早已聚集了大批排队等候购票的游客,想在开馆首日先睹为快。而园内也早已是人潮涌动,无论是泮池旁边还是大成殿门前,游客们都争相观赏古老文庙在修缮过后散发出的光彩。
  天津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是明清时期祭祀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也是天津最早传播儒学、兴学教化的学宫。2007年8月1日,经过严谨规划设计和紧张施工,天津市文物局对天津文庙进行了全面维修,并于3年之后的8月1日重新开门迎客。天津文庙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并列的府、县两庙及府庙明伦堂组成,是天津市内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
  文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改造的一大要点是修通了文庙排水设施。由于建筑年代十分久远,文庙中旧的排水设施早已废弃,再加上周围建筑和道路不断加高路基和地基,使得原本地势颇高的文庙成了“锅底”,“每逢雨季院内都会积水,有时还深至没膝。”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大修对于文庙的地下排水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如今即使遇上大雨天气也能保证院内的积水及时排出,再也不用担心“大雨漫灌”的情况出现了。
  创下四个第一
  名师将授国学
  据工作人员透露,文庙、大成门、大成殿的三幅匾额,是特意请最后的“衍圣公”、孔子第77代嫡长孙孔德成题写的。大成殿内的屋檐下方也是用了旋子彩绘“大点金”的传统技艺,让文庙大成门上还留有清末时期原始彩绘的痕迹,保持着历史沧桑痕迹,与异彩流金的艳丽形成鲜明对比,别具一格。
  以新面貌示人的天津文庙有四大创新,首立文庙13通石碑;首置露天《论语》墙;首刻天津文庙《圣迹图》;首植曲阜圣地侧柏。另外,文庙内的明伦堂还被辟为国学馆,放置古朴典雅的书桌坐椅,成为一间可容纳近百人的教室,将请名师专门讲授“国学”,如《论语》《中庸》《大学》等,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重新迎客的文庙门票价格为30元。
  截至昨天下午,已有2500多名游人进入文庙参观游览,这也是老城厢多年未见的胜景。一位前来参观的老人告诉记者,自己曾在文庙里就读,“看到这些老建筑重新焕发了生机,真是感到由衷的兴奋和感慨。”

                                             2010-08-02
                                           (新闻来源:渤海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