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最古老、 所载文物最多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发掘进度为世人瞩目。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3日在此间有关会议上表示,广东今年将编制“南海一号”发掘方案,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南海一号 ”是中国最大的水下考古项目, 自2007年底打捞出水后, 其发掘进度备受关注。2009年底,为“南海一号”量身定做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放,但其整体采用了模拟埋藏环境保护法,平日沉箱全部被海水覆盖,挖掘在水下进行,以便完整地保护出土文物。
对于“南海一号”的发掘, 文物部门一直谨慎有加。 多名有关官员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发掘“南海一号”并不要求快,而要按照科学的规程来做,而这个时间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3日称, 文物部门2009年对“南海一号”进行了试挖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正式启动了在另一海域发现的明代古沉船“南澳一号”抢救性发掘。今年将编制“南海一号”发掘方案、对“南澳一号”进行抢救性发掘,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已故中国历史博物馆老馆长、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奠基人俞伟超曾说,“南海一号”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一直悬而未决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口的考古悬案很有可能在这艘船上找到蛛丝马迹。很多专家将“南海一号”视为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鲜活例证。
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表示,“南海一号”这一海上通商沉船、古代海外交通史遗物及其所藏文物,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古港口、古沉船的最新发现,无疑均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亦是中国海洋文明的有力实证,有望填补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空白。
2010-02-05
(新闻来源:文化传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