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文物专家在两千多年前战国酒壶中发现“疑似酒类液体”

 

  陕西省文物专家日前在宝鸡鉴定出土文物时发现,一件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精美战国酒壶出土于一座西汉墓中,而壶内竟然存在着“疑似酒类液体”。
  陕西省文物局文物鉴定组组长呼林贵说,这件酒壶与几件文物在西汉墓中相伴出土,但从其形制、纹饰等特点判断,酒壶属于战国时期,制作工艺精美,应当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今年10月30日,陕西眉县金渠镇教坊村一户村民用挖掘机取土时,意外地发现了这件青铜酒壶等多件文物,其中带彩釉的陶罐和熏炉跟扁型酒壶明显不属于一个时代。在宝鸡市文物部门协调下,12月2日陕西省文物局特派文物专家前来鉴定。
  专家认为,镶铜镶金的扁壶上装饰的蝌蚪纹饰在秦文化器物中少见, 但常见于战国时玉器; 壶盖上除有三个鸟状支撑外,其盖口处的菊花状纹饰上还镶有红铜,十分精美。
  由于青铜壶体形扁平,易放在马背上利于长途放牧行走,有人推断其是游牧民族盛酒的酒具。但从考古史看,这种扁形青铜壶在中原较为普遍,其内存在液体的性质,很可能是酒。
  呼林贵说:“中国在商周时期就有了酒文化,到战国时的青铜器里存在酒属于正常现象,目前说是‘疑似酒类液体’可能更恰当。”
  据悉,文物部门准备请酿酒专家对液体做进一步的化验分析,以便通过科学数据来说明其性质。如一旦证实是酒,那么它将要比几年前西安出土的“西汉美酒”还要早两三百年。

                                       2009-12-06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