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今天从泰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了解到, 一块镌刻“中流砥柱”四个大字的明代巨型石刻, 日前在泰山被发现并修复。
据了解, 新发现的明代“中流砥柱”石刻位于泰山红门景区罗汉崖附近的河道内, 镌刻在一块长四点二米、宽二点三米、高二点五米,重约一百多吨的泰山石上,由于风吹日晒、水流的长时间冲击,发现时字面已褪去颜色,所以不太引人注意。石刻中央的“中流砥柱”四字竖列二行, 每个字的字径零点八米, 字面高一点七六米,宽一点七五米;两旁分别刻有“莆田少渠陈甘雨书”、“明嘉靖丁未中秋日”十六个小字,字体俊逸,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据考证,陈甘雨字应时、 号少渠, 福建莆田人,明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年)进士,一五四五至一五四七年任莱芜县知县。他在泰山及仙人山、 凤凰山、 圣水庵等地留下多处大字摩崖石刻,除“中流砥柱”外,还有“第一山”、“东鲁名洞”、“高深绝处”、“过此者圣”等石刻。
泰山景区对明代“中流砥柱”石刻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专门拨出十万元人民币,于日前将石刻重新扶正、修复,竖立在登山主干道东侧,罗汉崖以南、醉心园以北的位置,并将石刻字体进行描红保护,恢复了历史原貌。
“中流砥柱”石刻磅礴大气,造型稳重大方,具有气势。由于该石刻位于红门登山主干道附近,一方面利于游客参观游览,一方面与南边的醉心石交相呼应,有望成为泰山又一新的标志性石刻景观。
2009-12-02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