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三峡库区重点文物密集“复出” 历史文脉依然延续
 
 

  有三峡文物“国宝”之称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忠县石宝寨抢救性保护工程全面完工,并于17日开始重新对外开放。
  除石宝寨抢救性保护工程外,巫山大昌古镇搬迁复建、涪陵白鹤梁等库区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也于近期相继完工并陆续对外开放,长江三峡灿烂的历史文脉依然在延续。
  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境内的长江北岸,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它和云阳张飞庙、涪陵白鹤梁题刻、忠县汉阙并称为三峡四大“国宝”。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是中国目前仅存的几座木结构建筑之一。
  为了避免水库蓄水后江水上涨对石宝寨造成破坏,中国从2005年起投资1亿元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沿着石宝寨四周筑起了一道巨型围堤,使其形成一个巨大的“石盆”。
  记者在保护修复后的石宝寨看到,现在整个寨子已处于一片江水之中,四面环水,只有一座240米的铁索桥将其和陆地连接,周围坚固的“围墙”将小巧的山体包围住,就像一个装在巨大花盆里的山石“盆景”。
  作为中国东西、南北文化交流的通道,三峡库区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三峡文物保护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行动。
  随着三峡工程接近尾声,三峡文物保护工程也进入了收尾阶段,大批文物古迹开始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通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工作,库区的大量文物古迹并没有因为江水的上升而永远泯灭于水中。
  其中,有“四门可通话,一灯照全城”之称的袖珍古城大昌古镇是三峡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三峡蓄水将使这一古建筑群全部淹没。为此,文物部门于2002年2月启动了一项庞大计划,原样搬迁历经1700年风雨沧桑的古镇。
  大昌古镇的搬迁复建工程已全部完工,并于去年底移交给了巫山县文物管理所,游客可以重新去感受千年古镇的风流余韵。
  而被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涪陵白鹤梁水文题刻保护工程水下部分也已基本建设完毕,并进入水下博物馆室内装修、设备调试阶段,将于今年5月18日完工并重新对外开放。
  白鹤梁水文题刻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枯水水文题刻,其文物价值远远超过尼罗河中类似的文物。三峡工程全部完工之后,三峡库区将蓄水到达175米高程,白鹤梁将永远淹没在水面30米以下。
  为抢救这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专家提出兴建“水下宫殿”的规划,即在白鹤梁集中了180多处题刻的中段部分灌注经过过滤处理的江水,通过循环水系统使保护体内水压与外面长江水压达到动态平衡,在保护体内设置参观廊道与陆地连接,参观廊道使用潜艇技术,以承压窗口通视题刻。参观人群可由岸上通过耐压管道的玻璃窗口对白鹤梁题刻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光学设备进行近距离观看。
  据悉,三峡库区需要保护的文物点共1087处,其中有700多项地下文物,300多处题刻、古桥梁、古民居、古建筑等地面文物,这些文物古迹有1/3要搬迁到185米水位线以上进行保护,1/3留取资料,1/3进行原地保护。这些文物古迹构建了旧、新石器时代长江文化序列,揭示了巴文化的起源、分布以及巴楚、巴蜀之间的关系,勾勒出三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轨迹。

                                       2009-04-18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