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远至清朝末年 近至解放初期
                千余文物再现津城“警史”
 
 

  记者昨天从天津市公安局公安保卫文物征集办公室获悉, 截至发稿时,今年征集公安文物数量达1257余件。 专家表示,很多文物对研究天津警界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这些公安文物历史跨度很大,远至清朝末年,近至解放初期,且文物种类繁多,涉及20多个大类,从警员警务用品到生活用品,从警员功德碑到殉职警员遗物等,几乎无所不包。
  文物征集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文物中较珍贵的有法租界巡捕房内的公务柜、五十年代末的现场勘查包、刻有龙纹的水枪头等。其中,不少文物在征集上来时都已濒临损毁,在市民和工作人员的全力抢修下才得以保存。
  专家指出,这些公安文物对研究当时公安人员如何办案、如何侦查等内容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目前天津市公安局公安保卫文物征集办公室对本市公安文物的发掘工作仍在继续,津城警界历史的缺失环节也将在此过程中得到补完。
  上世纪50年代 现场勘查包设备齐全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征集到的众多公安文物中,最具代表性也最珍贵的当属上世纪50年代的现场勘查工具包及法租界巡捕房内的公务柜。
  工作人员表示,现场勘查包是上世纪50年代破案人员随身携带的工具包,主要用于案件现场勘查。整个包重2.7公斤,表面磨损已十分严重。打开这个神秘的大箱子,里面装有专门检验指纹用的喷粉器、用于现场照明用的照明灯、简易照相机及其他用于案件现场勘查的镊子、手套、卷尺、记录本和有关书籍等物品。
  现场勘查包内的标准装备配置并非一开始就有。 1949年天津解放初, 本市公安机关用于案件现场勘查的工具十分落后,照相设备是简易照相机。照明用具多用亮度低的手电筒。1956年左右,市公安局陆续购入先进的进口相机、放大镜及其他应用设备,同时采用了新闻灯照明,提高了照明亮度。1958年后,为适应刑事案件现场拍照的需要,市公安局开始使用红外线拍摄痕迹等高科技产品。
  法租界巡捕房 公务柜安全管理枪支
  天津法租界巡捕房所有的公务柜则属于近代文物。该公务柜高2米,重约50公斤。整个柜子为深绿色,顶部呈斜坡状,柜子上标有编号,中间设有拉手和锁心。
  打开柜门,与普通衣柜不同的是,这个公务柜里面除了设有可以放置衣帽、个人用品及其他物品的地方外,还有专门存放枪支弹药的抽屉。
  据了解,法租界的华裔巡捕在上勤之前均要统一从公务柜中换着“警服”、携带枪支,下岗之后还要将“警服”和枪支放回公务柜中,锁好柜门确保安全。

                                     2009-03-31
                                   (新闻来源:渤海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