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三峡大坝蓄水已超172米 纱帽石题刻全部被淹
 
 

  “纱帽石成了一顶漂浮于江面上的乌纱帽。”近日,市民源源不断赶到牛角沱嘉陵江大桥下,观看因三峡工程蓄水,大半部分没于江水中的明代纱帽石题刻,江边甚至有人点香祭拜祈福。
  江边轻轨桥墩下搭窝棚居住的张小明说, 纱帽石往年此时已全部裸露。如今三峡大坝蓄水,纱帽石仅有3米左右露出水面,距岸边已有20多米,远看仿佛一顶漂浮水面的乌纱帽。
  纱帽石高约13米、宽约11米、厚约9米,因形似古代官帽乌纱而得名。 据悉,纱帽石四周分布着多处题刻:碗口大小行书,一寸见方的小楷等, 刻字内容多为亲友祈福。面江一侧较高处,“董公死难处”五个大字遒劲有力,每字约0.6米见方。
  重庆文物考古队副队长林必忠介绍,1621年,奢崇明举兵造反,攻陷宜宾、贵州、重庆等地区。明廷急调董尽伦率义师驰援重庆。董尽伦孤军深入,中了叛军埋伏,不幸在纱帽石旁壮烈牺牲。平叛成功后,明朝吏部侍郎之子到纱帽石上镌刻“董公死难处”五个大字。
  董尽伦是今合川人,英勇杀贼故事广为流传,逐渐被神化。到了清代,重庆老百姓已把他当成类似关公祭拜,祈求董尽伦在天之灵护佑百姓长寿富贵。近现代以来,人们逐渐淡忘了董尽伦的事迹。因此,纱帽石上祈福题刻全部为清代前镌刻。
  纱帽石题刻属于渝中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三峡大坝蓄水已超过172米,纱帽石大部分没于江水,题刻全部被淹。因纱帽石体积较大,移动困难,文物部门几年前就已开始做防风化处理和拓片,对题刻进行保护。

                                     2008-11-14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