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不敢见天日 国宝级西汉珍贵木马潜水13年
 
 

  经过特殊处理,绵阳560余件国宝级精美漆(木)器有望3年后全部“上岸”
  一个个注满山泉的方形大池子,一件件沉溺其中的马、牛漆(木)器精美异常:肌肉饱满、线条流畅、比例精准……高超的工艺述说着这批器物的稀罕和珍贵。
  5日上午,本报记者经过特许, 得以进入绵阳文物保护部门的地下特别库房,见到了出土13年,至今仍未重见天日的一批西汉时期特殊珍宝的大规模集中保护。
  560余件精美文物长期泡水池
  1995年,绵阳永兴镇双包山西汉墓葬群出土了560余件(套)漆木马、木牛、木俑等,其中7件器物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国内仅一件的人体经络漆俑被誉为“绵阳五绝”之一。由于这批文物在地下埋藏了1000多年,吸入了大量水分,出土后文管部门不敢晾晒,怕其变形开裂,只能长期浸泡在水中。此举增加了保藏难度,也让这批精美文物难与大众见面。
  为了让这批精美器物能重见天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多名专家启动了“西汉漆木器脱水试验”, 今年4月取得成功后,立即着手进行大规模脱水、加固处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这批珍贵文物的脱水、加固处理暂停。后来,在陕西等地文保部门的对口帮扶下,重新恢复工作。据专家介绍,按照目前的处理速度, 3年后这批国宝级精美漆(木)器有望全部“上岸”,重见天日。
  一件木器“上岸”需一个月以上
  在一间面积近200平方米的房间里,有许多分隔整齐的方形山泉池, 其中沉溺着一件件西汉漆木器。在泉水保护库房的隔壁,有两个大电热鼓风干燥箱正在工作,从泉水池取出的漆木器将在这里进行处理,此后还要进入人工物理除醇和化学除醇。
  绵阳市文物局工作人员都云昆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好这批珍贵文物,绵阳文管部门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目前,对它们的处理工艺主要是脱水和加固。具体过程为:将一件漆木器从水中捞出,清洗测量后放入盛满甲醇溶液的密闭脱水池中浸泡,用甲醇置换,将漆木器里饱含的水分“挤”出来,再将漆木器用碳十八醇(常温下为固体)加固处理。 处理完成后, 最后用手工和药液将漆木器表面凝固的醇处理掉,恢复文物的本来面目。用这种方法处理一件木器,最大的全程用时需要一个月以上,记者捡起一个处理过的漆木器,发现虽然不重,但手感结实。

                                           2008-11-06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