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挽救正在消失的历史遗迹
              专家群众为保护天津工业遗产提建议
 
 

  正在进行的天津文物普查表明,市内六区不可移动文物里,约20%是工业遗产。 本报日前发表的《天津工业遗产,真多》,引起读者和本市各方面专家的广泛关注。近日,不少读者纷纷给本报和天津市文物局普查办公室打电话献计献策,一些专家也谈了颇有见地的看法。
  天津文史馆副馆长陈雍谈到,天津的20世纪遗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近代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逐步发展成为北方繁荣的商业城市、水旱码头和海防要塞,汇聚着中西文化及其相互关联的大量历史信息。正在进行的天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已将天津工业遗产作为重要的普查对象。现在普查登记的38处工业遗产已经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视。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志强指出, 作为工业重地, 天津见证过中国工业历史上许多“第一”的诞生,像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电视机等。可惜的是这些原本属于工业遗产一部分的突出事迹,却不为人知或者被人遗忘。而这恰恰也就是对工业遗产内涵开掘与经营的亮点。借助对天津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的东风,不仅能够挽救正在消失的历史遗迹,而且也将为天津的人文精神注入新的活力。
  天津市图书馆研究员康军认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创意产业的开发有很多渊源。关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专家提出了多种开发方式:第一原有功能的保护、利用、使用;第二重组和更新,还有其他的功能转换。第三保护重要元素,很多房子可能保留不下来,但对于一些设备、一些厂房可充分利用。第四生态修复。例如挖掘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建立文化休闲区。

                                          2008-10-24
                                         (新闻来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