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 溧水柘塘镇孙家村某工地发现了一处明代墓葬, 除墓主人遗骸外, 出土的随葬品还包括3个明代青白釉将军罐、一大一小两面铜镜。随葬品不足称奇,似乎就是普通老百姓,记者却从墓主的墓志铭中发现了一堆明代官员的名字,为何当时的官员们会对一介布衣趋之若鹜呢?
墓主清廉随葬品挺“寒酸”
记者赶至挖掘现场看到,出土的随葬品已经被装进了几个蛇皮口袋,吸引了不少民众围观。两个明代墓葬的墓室已经残缺,盖在墓室上的石板已被吊起。
据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张九文介绍,这里一共发现两座明代墓葬, 面积不大,占地5平方米左右,是较为典型的长方形竖穴明代土坑墓。发掘开时,墓上还盖了4块石板。考古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 墓葬中的墓志和墓碑已经露在泥土外面,虽然墓碑已经断裂,但墓志文字清晰,保存完好。
截至23日已经出土了头骨、骨架、3个青白釉瓷瓶以及两面大小不一的铜镜, 此外在邻近的一处墓穴中,还发掘出了数枚铜钱。墓主人的随葬品显得十分“寒酸”,两个瓷坛保存较好,但也只是明清时期较为常见的民用瓷器。而两枚圆形铜镜规格不一, 其中稍大的一块直径约12厘米左右, 除背面乳钉外,花纹也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辨认。记者听考古人员笑称,从随葬物品和墓葬规格可以断定,墓主人不是普通老百姓,就是一位告老还乡的“清官”。
墓主是品格高尚的“宅男”
记者前往溧水永寿塔园,见到了能够揭开墓主人真正身份的墓志铭。呈正方形的墓志铭除有几处受损较难辨认,文章整体可通读,大意清晰可见。记者细看墓志铭发现,此次发掘的是明故蒲园武君与妻子徐氏的合葬墓。作者用平实的文字清楚地交待道,蒲园武君“一生未仕”,生于明代嘉靖年间,原为南陕川人,后南迁至溧水蒲村,卒年51岁。他的妻子在3年之后也故去,于是后人将两人合葬。
为何一介平民会赢得这么多要员的追捧呢?原来墓志铭的作者宋存德和武煦有姻亲关系,武煦虽然一生没有当官,但是他的两个哥哥都官至尚林署丞和官禄监事,且他最小的叔叔还“倜傥结客千里”,朋友圈子很广。
有意思的是, 虽有这么多高官亲朋, 武煦这人却是个隐士,用时尚名词说就是“宅男”。原来他迁至溧水之后,自号“蒲园居士”,竟然曾清修二十年足不出户。墓志铭中对他不乏溢美之词,称其“性质温粹,为人谦恭有礼,”虽不善言辞,却“文藻蔚然”。求学时代,武煦的同学多纨绔子弟,面对相约出游的同学,他显得有些不合群,常常找个借口推辞,理由有些搞笑,“孱然病子,安能奉游?”不知道武煦装病有没有在同学中引起非议,宋存德总结,武煦以“清标玉立”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此外, 宋存德还用很大的篇幅讲述了隐士武煦其实很热衷于慈善事业。 在父亲死后,武煦除用赤子之心孝顺母亲之外,还不断周济乡邻。“稍有余钱即出以周人之急”。
2008-07-25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