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京杭大运河天津段亮家底
              流经7区县长约180公里 地下古代遗存近百处 为整体申遗提供依据
     
 

  今年5月,由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担的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文物资源调查工作进入田野调查阶段, 此次调查初步摸清了大运河天津段遗产资源的家底,包括大运河本体的长度、宽度、沿线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等,为大运河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确定5年申遗时间表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00多公里,沿线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将京杭大运河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拟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召开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会议暨大运河保护规划编制研讨会”,确定了京杭大运河5年申遗时间表。
  精密技术调查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文物资源调查工作由河道本体调查、周边环境调查、沿线不可移动文物调查、 文献资料调查4部分组成,旨在通过基础田野调查,摸清大运河天津段遗产资源的情况,包括大运河本体的长度、宽度、大运河沿线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类型、年代、分布等,从而明确大运河“国宝”的保护范围及内涵,进而为编制大运河天津段保护规划、大运河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翔实的资料与依据。为此,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相关机构合作,采用高清晰卫星遥感、高精度GPS定位等手段,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大运河文物资源调查工作做好了技术准备。
  流经本市境内7区县
  据介绍,南运河和北运河都属于京杭大运河河段。京杭大运河天津境内的南运河南起静海县九宣闸,北运河北起武清区木厂闸,流经静海县、西青区、河北区、红桥区、南开区、北辰区和武清区7个区县。 经初步调查,天津境内大运河全长约180公里。
  地下古代遗存近百处
  截至目前,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沿线地下不可移动文物调查已基本结束,共发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基址、古码头等不同类型地下古代遗存近百处,年代涵盖战国至明清时期,最大的遗址面积达几十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遗址属于首次发现,极大丰富了本市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内涵。其中,新发现的武清区西双街村遗址是金元时期的,而静海县发现的遗址则是战国时期的。
  据介绍,本市集大运河、长城、明清海防工程三项大尺度线性文化遗产于一身,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充分体现了天津文化遗产资源的地域特色。

                                      2008-07-22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网——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