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滕州市文化局了解到,考古学家在大坞镇西北染山脚下发掘一座典型汉代墓。据悉,这是迄今鲁南地区发现的最大一座汉墓。
此墓是由原山石凿成的长方形多室墓, 东西6.2米,南北12.3米,由墓道、前室、南北两耳室及五个墓室组成,每个墓室南北长3米,东西宽2米,高2米。这次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鎏金青铜器和车马冥器饰件、 五株钱、 玉器、 原始青瓷、12块汉画像石及玉衣的玉片,且部分玉衣的玉片雕有图案并镶嵌金箔。汉画像雕刻有“十字串环”、伏羲女娲、鱼凤鸟兽、人物歌舞等精美图案。
从墓葬的形制、墓主身穿玉衣且衣片上雕刻图案并镶嵌金箔、出土器物及陶器的组合,专家们分析,该墓墓主地位显赫,符合汉代贵族墓葬制度,具有明显的西汉中期的特点。
据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任相宏介绍,到目前为止,如此宏大的墓室在山东地区比较罕见,而且凿岩的石椁室保存完好更是首屈一指,出土的随葬品对研究汉代墓葬形制、殡葬风俗、当地生活起居有很高的价值。
专家们认为,染山诸侯陵是西汉崖墓向多室墓发展的一种墓葬类型,具有崖墓和多室墓的综合特征,在山东是首次发现。墓壁雕刻、岩画和汉画像石同时出现在一个墓穴中,特点突出,在全国甚为罕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
2008-07-04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