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明代墓志铭被弃为磨刀石 撰文均为当时名人所写
     
 

  有人在惠安紫山镇仕尾村发现了一方被弃为磨刀石的明代墓志铭, 记载的是惠安郑慎庵及其夫人。 瞧瞧上面何人撰文、何人写丹青、何人篆盖,可了不得,落款皆为当时名人!
  从这一石头中,可看出一个郑姓家族曾经的兴旺。
  如今,该村庄郑姓想追寻先辈所走过的足迹。昨日,记者接到报料,立即前往采访。
  缺角的墓志铭
  泉州文史界人士龚书群老先生介绍,这一方墓志铭大约为40cm×60cm,是惠安郑慎庵与夫人的墓志铭。撰文有李恺,篆盖有庄应桢,写书法有黄森,都是当时名人,或为进士,或惠安志书中有传。
  石头中刻的文字说,郑慎庵从事的是教育业,他曾在浙江嵊县当训导,后来升为广东三水教谕。在嵊县时,有一次洪水暴涨,他半夜赤脚淌过水,敲开了县衙门为民请命。他还自己出钱,招募舟船救灾,当他离开时,百姓泣泪挽留。
  生平纪事中还提到,他善于辩雪冤狱。
  后来,郑慎庵向朝廷请求回家休息。 归家后屋子里摆设的是图书与笔砚,别无他物。 他终日点勘书史,有时兴趣一来,就徜徉独步,与农夫野叟谈叙风俗旧故。
  墓志铭开头,“……南隅后徙十七都西溪蔡里……”提及郑氏一族从何处徙至现今的仕尾村,可惜关键字缺角,再也看不到了。除了缺角,由于曾作磨刀石,有的地方的字迹也被磨平。
  龚老先生猜测,“隅”有角落的意思,郑家可能是明代时从泉州某个角落迁到了现在的仕尾村,至于从何而来不得而知,当时仕尾村叫“蔡里”,曾经住着很多姓蔡的人。
  墓志铭还提及,郑慎庵有五子十男孙,其中孙子郑一信为进士,在县志中有记载。
  郑慎庵的孙子郑一信很有名,惠安县志中记载有郑一信的多首诗,有“去年明月今宵在,肯与他人管别愁”句。《浙江通志》中记载,金华府知县郑一信,惠安人。另外,太虚洞,是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当时知府郑一信所命名,并留有多方题字石刻。
  刺桐花下宅
  龚书群先生解读墓志铭时发现,郑家一门多进士,郑慎庵还是宋咸平进士郑褒的后人。
  蔡襄评论闽中文章时认为,唐代泉州人欧阳詹之后,首推郑褒。如今,人们翻开宋诗,还会发现有一首王元之写给郑褒的诗《送郑褒归闽中》,下面就是诗的内容。
  褒也瓯闽士,文高行益修。千名逢诏罢,归计解亲忧。鸥鸟终相狎,公卿漫欲留。刺桐花下宅,兰蕨奉晨羞。
  龚书群介绍,从“刺桐花下宅”一句看,郑褒当时可能已居于泉州范围内。在他所处的年代,刺桐花正闻名。
  惠安紫山镇仕尾村郑姓何时从何方来到泉州,还是一个未解开的谜。

                                         2008-06-09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