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江苏镇江将打捞大字之祖《瘗鹤铭》落江残石
     
 

  江苏省镇江市3日启动“打捞《瘗鹤铭》文化行动”, 计划打捞出有“大字之祖”之称的《瘗鹤铭》久已坠入长江中的残石。
  《瘗鹤铭》原刻于镇江焦山的峭壁之上,被誉为“碑中之王”,其书法艺术高超,被誉为书法“大字之祖”,艺术影响力远及海外。在中国书法史上与《石门铭》并称“南北二铭”。唐宋之际,因为山体遭受雷击引起滑坡,石碑随山石一起坠入江中。经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现存5片残石共93字,为清康熙52年(公元1713年)打捞出水,打捞其他残石是多年来中国学术界的愿望。
  《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其作者有东晋王羲之、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等说法。由于铭文只书名号,未写作者,所以作者至今未有定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认为,《瘗鹤铭》是书法从隶书向楷书转变的产物,既有隶书的厚重古朴,又有楷书的端庄和规范,具有重要的书法史地位。
  在正式打捞《瘗鹤铭》残石之前,镇江市已进行了历史水文资料梳理和现场勘探,并确定了打捞方案。

                                         2008-06-04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