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密市曲梁乡一处兰州至长沙成品油输送管线工地上, 郑州市文物考古人员钻探时, 发现地下埋藏着不少汉代古墓。经过一个星期的发掘,8座汉代古墓被挖开,墓中一些陶制器物中,还发现了汉代小麦和谷物的碳化物。 距这些汉墓群不远处,考古人员又发掘到两处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址。
15日上午,在新密市曲梁乡牛角湾村,记者看到8个被开挖的古墓,墓室多是汉代空心砖铺就。
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曹先生介绍,郑州至长沙成品油输送管线工程施工之前,文物考古人员在沿线进行勘探时,发现地下有大量汉代古墓,遂进行抢救性发掘。 目前已发掘出8座汉代古墓,并在墓室内发现了一些陶罐和陶壶。“这些汉代陶器中,有小麦和谷物的碳化物,因为在地下埋藏了1700多年,粮食只剩下一些皮壳,而一些陶壶中的酒已成了水。”
距这些汉代古墓东边不远处,还发掘了两处人类活动遗址。文物考古人员分析,该遗址为距今3000年左右的东周时期人类居住地。 在遗址中,还发现了当时储存粮食的窖穴。这些窖穴后来成了东周人类倒生活垃圾之所, 就是俗称的“灰坑”。
2008-04-17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