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有出入 周处台与伏龟楼争地
     
 

  南京明城墙武定门段2001年维修时曾发现一处遗址,经考古发掘后认为极有可能是南唐时建的伏龟楼,然而明城墙研究权威杨国庆在即将出版的新书《南京城墙志》中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这里应该是东吴时建的周处台(又称孝侯台)。
  记者昨采访了主持那次考古发掘的南京博物馆考古队主任王志高。他回忆说,遗迹为长方形,东西长超过15米,南北宽近8米,残高1.5米以上,遗迹南侧部分墙体被叠压在明城墙下。 之所以将此处初步认定为南唐伏龟楼有3个证据:一是遗迹内出土了南唐时的褐釉瓷片;二是砌筑使用的大砖与五代、南唐时期墓葬所用砖的大小、材质一致;三是宋代《景定建康志》和元代《至正金陵新志》等文献的地图上,明确画着伏龟楼,位置与发掘点基本相同。伏龟楼建于南唐,是城墙的拐角,其作用一是军事防御,一是登高观景。伏龟楼在宋代被誉为“金陵第一胜境”。宋人的游记中称,不到伏龟楼,就等于没来过金陵。
  然而杨国庆在编写《南京城墙志》时却从文献中发现了疑点。他告诉记者,根据记载,伏龟楼共有88间,而已发掘的遗迹不过100多平方米,显然太小。另外,他在清代嘉庆年间《新修江宁府志》第8卷中看到一段记载,其中关于孝侯台的记载与遗迹的地点也相符。
  南唐比东吴周处生活的时代晚了700余年, 由于两处位置非常接近, 因此对遗迹的认定产生了分歧。 两位专家都表示,将对此作进一步研讨,早日弄清历史真相。
                                      
                                         2008-03-14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