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河西务十四仓考        
     
 

  河西务位于武清区北部,北运河西侧,南距天津,北距北京各60公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悠久繁荣的历史,在元、明、清漕运事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元代开始即成为漕运的重镇,元大都外围最大的仓储基地。《元史》记载,1287年“自京畿运司分立都漕运司,于河西务置司,分司临清”,掌握运河上下漕运。又于1288年分置内外二漕司,“其外者河西务置司,领接海道运粮。运使二员,正三品;同知二员,正四品;副使二员,正五品;运判三员,正六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案牍二员,内一员兼照磨,怀吏三十三人,通事、译史各一人,奏差一十六人,典吏一人 ,其属七十有五。”可以看出这里曾是兼管河漕的漕运高级机构所在地 ,很有可能是河西务十三处衙门中的大府。并在此建造了14座国家仓储库房,即永备南仓 、永备北仓、广盈南仓、广盈北仓 、充溢仓和崇墉仓、大盈仓、大京仓、大稔仓、足用仓,丰储仓、丰积仓、恒足仓、既备仓。前五仓各设监支纳一员,正七品;大使二员,从七品;副使二员,正八品。后九仓各设监支纳一员,正七品;大使一员,从七品;副使一员,正八品。前五仓各有库房五十座左右,每座也称廒,有房五间,计二百五十间。后九仓各有库房三十多座,每座有房五间,计一百五十间。总计有库房二千六百多间,可见十四仓规模之宏大,官爵之显赫。
  十四仓所处的区域在元代是一片湖水,与运河相通,入口处的北岸有一座码头(河坝),为上码头,南岸有一码头为下码头,现在上下码头合称码头村 。向西500米即是宽阔的湖面,湖泊南北长近2公里,东西宽近2公里,湖西岸向湖泊中间突出一块陆地,呈半岛形状将湖泊分成两部分,湖东部将两部分连通入运河。北边的湖泊称后海子,南边的称前海子,这里成了天然的船港,可以停泊众多的船只装货卸货,掉转船头,而不影响运河正常通行,就象现在宽阔的公路旁出现了一个大停车场。海子的北边有北仓(今蔡庄附近),南边有南仓(包括今龚庄附近),在伸向湖中的岛上有东仓,中仓,西仓,今合称东西仓村。在这些地方分布着上述十四座国家级仓储库房,各个库房都离卸船的码头很近,而且有数个码头可同时卸货,可按时验收,防止拖延时间,节省很多人力和财力,大大提高了运河的运输能力。这些库房离通往京师的大道很近,所以河西务十四仓那时成了供应京都民食军需的漕粮转运中心。
  元朝为了加强对漕运的管理 ,设置了海运万户府和都漕运使司,漕船上有万户府的官吏押运 ,由专业的运军运输漕粮,大运河全线运军最多时达四万两千多人。
  到了明代漕运比元代更为发达。明政府成立了专门运粮的部队——运军。当时运粮部队编制甚为庞大,运船有一万一千多艘,官军达十二万人。明代的运军是世袭的,终年劳作船上,生活极为艰苦。朝廷为使运军安心职守,于1465年规定“许运船附载土宜(土产)免征税钞”,孝宗时限十石,神宗时至六十石。部分漕粮改海运后,又作出新规定:“海运旗军,舵工,水手冒险转输……每船许带土宜四十石,卸粮回南,每船带货物八十石,听便贸易。”免纳其税。这些土产以酒、糯米、花草、竹木、瓷器、蔗糖、茶叶、海货为大宗。漕船再把北方的棉花,梨、枣、核桃、盐等特产运回南方沿河城镇发卖。所以明代运河成为南北货物交流的渠道,运军也成了变相的商队。河西务十四仓系漕运枢纽,水路陆路四通八达,正是理想的土特产集散地。南北舟车并集于河西务,各地商贾鱼贯而进,汇集于河西务,渐渐形成了北方的商品集散地。漕运的发达,商贸的繁荣使这里的人口增长很快,商人、商贩增多,也吸收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再加上河西务有十三个衙门,官员及家属、军队及各地水手,蜂拥而至。每年春暖河开以后,隆冬封冻之前,漕船,商船拥挤在河西务十四仓附近的运河岸边,装船卸船忙忙碌碌,几无隙处,真是千樯万艘,栉比林立,辐辏云集。堤上各有漕丁奔走钻营,验收官吏刁难勒索,脚行水手摩肩接踵,官弁商贾络绎不绝,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饭店酒店风味小吃,小贩摊商比比皆是,人声嘈杂喧嚣鼎沸,灯红酒绿彻夜不宁,极一时之盛况。
  时过景迁,旧名仍存,现在武清区河西务镇附近的东仓、西仓、南仓(含龚庄)蔡庄(即北仓)四个村庄即当年十四仓旧址。国家文管局和天津市文管处多次派专家到这一带专查,这一带地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遗址规模面积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发现有成排的房屋基址及下水道等遗迹。至今仍称“海子”的地方即是当年的停船处,残存有码头遗迹。在这一带仅沉船就发现了三艘。历年出土文物极多,包括铸有“皇甫”字样的铜权、铁权(称砣)及铜镜、石砚等。尤以瓷器最为丰富,有龙泉窑,磁州窑,钧窑等窑系的器皿,包括碗、碟、盏、盆、罐、杯、炉等。另外还有狮、狗及人物等多种工艺品。出土时有的成类放在一起,很像是储存的商品。
  这些古代遗迹和众多的出土文物(在武清区文化馆内珍藏),是河西务十四仓当年繁荣景象的最有力的物证。

                                     2008-01-01
                                   (新闻来源: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