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天津滨海新区重要考古发现  考古发掘大沽海神庙遗址
     
 

  大沽海神庙位于西沽海河南岸,据文献资料记载,康熙三十四年(1695),康熙视察大沽,敕造此庙,经二年建成,并御题“敕建大沽口海神庙”匾。有清一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曾巡幸于此,并题写御制海神庙碑记。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同治五位皇帝对海神庙题赐匾额与楹联。1922年,海神庙观音阁失火,大庙化为灰烬,遂成遗址。
  海神庙遗址位于现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甲坞与乙坞之间,2004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进行大沽船坞遗址考古调查时已经发现并关注该遗址 ,当时遗址上堆积大量煤炭 。今年11月,遗址上堆积的煤炭全部运走,在推煤作业过程中,遗址的部分建筑基址暴露,为避免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经上报市文物局及国家文物局批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7年12月5日至12月20日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古发掘面积近1000平方米,获得初步成果如下:
  1、发现清代海神庙甬道、山门、西配殿、御制碑亭及围墙建筑基址等遗存。通过考古发掘认定 ,清代海神庙做南朝北,面向海河,方向约北偏东45°。甬道由青砖铺砌,由主路与辅路组成,宽3.8米,清理长度15米 ;甬路向南发现山门建筑基础,进深一间,面阔三间;在山门西侧发现西配殿一间;在山门南侧发现八角形碑亭基址一处 ,最大宽度约5米,碑亭内发现长方形汉白玉碑座一座;围墙建筑基址共发现两道,由条石砌就,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宽度约为25米,清理长度40米。通过初步考古发掘发现的海神庙建筑遗存,使文献中记载的大沽海神庙得到了确认并成为信史,大沽海神庙遗址的建筑格局也通过此次考古发掘露出了冰山一角。限于现场工作条件与气候限制,考古发掘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2、出土文物包括清代御制海神庙汉白玉石碑1通 、柱顶石5个 ,及其它重要石质建筑构建若干 ;出土大量清代黄琉璃、绿琉璃筒瓦、板瓦与瓦当;出土带有“永通窑造”戳记的铭文砖及少量清代青花瓷片。御制碑与黄琉璃建筑构件等文物的发现,证实了大沽海神庙较高的建筑规制,体现出浓重的皇家建筑色彩。
  3、大沽海神庙因辽东海漕而敕建 ,康熙以来,倍受皇家重视且多次敕碑赐匾,又多加修葺;乾隆五十八年(1793)曾钦批大沽口海神庙备作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进京纳贡的公馆,其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所承载的祭祀海神的功能使其成为天津地区重要的古代庙宇,更成为大沽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大沽海神庙遗址的初步考古成果,是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 ,它见证了塘沽区曾经的繁华与成长的历程 ,是滨海新区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展示。
  此外,通过在海神庙遗址西北侧的初步考古勘探,还发现大沽船坞乙坞与丙坞遗存。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始建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自1880年始至1886年,大沽船坞先后共兴建甲、乙、丙、丁、戊5个船坞与2个土坞。乙坞与丙坞的考古发现,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整体保护与展示提供了确凿的资料。

                                         2007-12-26
                                  (新闻来源: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