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南海一号上发现眼镜蛇遗骨 明年可一睹“真容”
     
 

  日前,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水下考古20年”专题讲座上透露消息,最快明年下半年,就可一睹蒙着神秘“面纱”的沉船“南海一号”,而船上文物的发掘、清理与展示同步进行,“这个工作不是几年就可以完得成的,整船的全貌要几年后才会完整呈现出来。”
  出水:半潜驳船水下一路“护送”
  “南海一号”沉船遗址位于水下约24米处,据介绍,在起吊装载“南海一号”的沉箱时,半潜驳船的甲板将沉到水面以下约15米的深度,随后由“亚洲第一吊”华天龙打捞作业船将沉箱吊起。但沉箱起吊过程不会离开水面,而是在水中由华天龙将其吊起平移到半潜驳上船。届时半潜驳船将运载沉箱,在水下潜行,一路“护送”到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据介绍,由于长期沉没海底,“南海一号”已经“适应”了海底的环境,在水下潜游能确保其不会因脱盐脱水而遭破坏。
  半潜驳船将沉箱“护送”到海上码头后,沉箱不需起吊,而是直接送上为其专门准备的气囊轨道之上。随后,通过气囊的滚动,沉箱就进入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
  保护:在水晶宫摹拟海底环境最安全
  在20多米深的海底沉睡了八百多年,“南海一号”船体已经不结实了,加上船上有数万件瓷器,打捞是最佳选择还是冒险之举?打捞专家魏峻强调,“‘南海一号’在水晶宫里最安全”。原来,尽管沉船在海底八百多年仍然保存完好很难得,但由于海底环境变幻莫测,时间过长保护难度就更大。而水晶宫作为人造的水环境,完全可以摹拟沉船此前在海底的环境,“非但不会改变沉船所处的水环境,还可以祛除海洋深处对古船保护不利的因素,更好地保护它”。
  魏峻透露,“南海一号”年底进馆后,最快明年下半年就能与市民见面,但由于保护的需要,沉船将继续由沉箱“贴身保护”,防止一打开沉箱文物因暂不“适应”环境而瞬间被破坏。届时市民可一睹蒙着神秘“面纱”的沉船,而船上文物的发掘、清理与展示同步进行。并考虑现场设实时录像,将文物发掘、清理过程全面展现。魏峻称,船上文物的发掘方案也需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如淤泥是全部清除还是部分清除等,“这个工作不是几年就可以完得成的,而整船的全貌要几年后才会完整呈现出来”。
  沉船上有两具眼镜蛇遗骨
  “沉船上发现两具眼镜蛇遗骨,眼镜蛇一般是印度人养的 ,所以现在有推测 ,该船当年应该是往印度、西亚那边去的”,魏峻的这番话“勾”起前来听讲座的市民莫大的兴趣。
  魏峻说,“南海一号”上究竟藏有多少宝物?目前还很难预测,但有个数字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下:2002年,国家博物馆的水下考古队对船上一个面积仅1平方米的小舱进行了打捞,结果打捞出来的文物数达6000多件 ,其中4000多件是完整的。
  比较特别的是,其中不少文物具有浓郁的西亚风格,如鎏金腰带、镶了宝石的金戒指、仿银器的瓷碗、类似阿拉伯手抓饭时使用的“喇叭口”瓷盘等,“腰带完全是西亚风格,从长度来看,肯定是个胖子才能用得上”。魏峻指出,从这些器物,尤其是眼镜蛇遗骨等的发现,有关专家认为,船上曾住有阿拉伯、印度商人 ,眼镜蛇为其饲养的宠物 ,由此推测“南海一号”当年应开往印度及西亚国家。
                                         2007-11-19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