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曾经四次被盗出宫 明代《清明上河图》回开封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问世后的近千年里 ,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 ,是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对象。它曾经5次进入宫廷,又4次被盗出宫,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
  【一出宫】金兵进犯汴梁都城失守
  北宋都城汴梁,就是今天的开封市。那时的汴梁城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人口100多万。
  冬去春来,转眼到了清明时节。在汴梁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位男子外表与众人相比并没有十分特别之处,但他所完成的一幅画和他的名字后来流传千古。他就是张择端,当时已是大名鼎鼎的画家。他出行的目的不是休闲游玩,而是深入街巷了解民俗民情,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做准备。
  经过数载寒窗,张择端终于创作完成了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 。该画被送进皇宫后,在宋徽宗的龙书案上慢慢展开,栩栩如生的画卷马上令在场的人发出阵阵赞叹。
  宋徽宗对《清明上河图》爱不释手,大加赞扬。他提起笔,用他那刚劲有力的“瘦金体”,在画的卷首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还盖上他那枚特制的双龙小印。这幅画从此身价飞涨,宋徽宗也就成为这幅传世杰作第一位收藏者。
1126年,金兵大举进犯中原,占领了北宋都城汴梁。《清明上河图》也随之被金兵抢走,第一次离开了皇宫,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曲折历程。
  【二出宫】装裱匠从宫中顺手牵羊
  北宋灭亡后,《清明上河图》在民间颠沛流离了一个多世纪。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在攻占金朝和南宋城池的同时,元朝人没收了大量的珍贵书籍和字画,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于是,它第二次进入皇宫。《清明上河图》虽然被收入了皇宫,但是元朝的皇室人员并没有认识到《清明上河图》的宝贵价值,而是将它长时间遗弃在库房里。
  有一天,元朝内务府的一名装裱匠在书库里发现了《清明上河图》,欣喜若狂。后来,他用一个仿本偷偷地把原作换了出去,然后把原作以高价卖掉了,发了一笔大财。就这样,《清明上河图》第二次被弄出了皇宫,流落到了民间。
  后来,《清明上河图》曾经被元朝人杨准,明朝人李东阳、陆完等人收藏。陆完死后,其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不离身半步,视如身家性命,连亲生儿子也不得一见。
  后来,陆完的儿子急等钱用,将《清明上河图》卖给昆山顾鼎臣家,被明朝奸臣严嵩父子强行索去。不久,严嵩父子被弹劾,严府被抄,《清明上河图》再度被收入皇宫。
  【三出宫】大太监偷走栽赃小太监
  《清明上河图》进入明朝皇宫以后,竟然到了太监冯保的手里。这是怎么回事呢?
  詹景凤编写的《东图玄览编》有个这样的传说:《清明上河图》进入明皇宫后,有个叫朱希忠的朝官非常想得到它,就和内廷合谋,想用钱向皇帝买画。
  有个小太监得知《清明上河图》很值钱,就偷了画。正当小太监想把画带出宫时,有人来了,他急忙把画藏到一条阴沟的石头缝里。没想到突降大雨,当小太监再去取画时,《清明上河图》已经被雨水泡烂了。后来,东窗事发,小太监被杀了。
  小太监知道偷盗皇宫里的东西是要杀头的,他偷了《清明上河图》以后,自然不会到处张扬。他不说别人怎么会知道他偷了画?再说,真迹《清明上河图》到现在还保存完好,根本没有水渍的痕迹,可见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是谁虚构了这个故事?人们怀疑是太监冯保杜撰出来的。因为那时太监冯保已经把《清明上河图》偷到手了,他要掩人耳目,栽赃他人。
  太监冯保把《清明上河图》偷出了皇宫,宝画第三次流落到了民间。
  【四出宫】末代皇帝想携宝画出逃
  《清明上河图》在清朝,曾被陆费墀、毕沅收藏。后毕家被抄,《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入皇宫。
  嘉庆帝对《清明上河图》珍爱有加,将它收藏在紫禁城的迎春阁内,他还命人将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让溥杰欣赏为名盗出宫外,先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
  1932年,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清明上河图》又被带到长春。
  1945年8月,溥仪和他的日本主子乘飞机逃跑途中,《清明上河图》第四次出宫,又流落到了民间。
  【五进“宫”】重装裱安家北京故宫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又从民间收回了《清明上河图》。
  1949年,新中国成立,《清明上河图》又一次回到北京,进入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从此,这幅稀世名画结束了它辗转飘零的命运。《清明上河图》真实地记录了宋徽宗宣和年间也就是公元1119年到1125年间汴梁繁华热闹的景象,展示了汴河沿岸以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光 。《清明上河图》上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 、房舍122座、轿子8顶 、舟船25 只、树木124棵,大至原野、河流、商廊,小至舟车人物,真实自然,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1973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装裱。《清明上河图》历朝历代都有仿本和临摹本。据统计,国内外现存的各种版本有60余种。
  最终认定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明上河图》才是真迹。因为从金代张著的题跋到明代李东阳的题跋都有,并且在清宫中珍藏,整个历史是清晰的。
  享誉古今中外的《清明上河图》今天(18日)正式在开封博物馆展出,展览到11月1日结束。
  据悉,这幅《清明上河图》是明朝画家仇英的摹本,在所有摹本中,这幅价值最高。
  昨日傍晚,开封博物馆门前,不时有市民前来打听“让不让进去先看看”。工作人员解释说今日(19日)才开展时,在门口徘徊一个多小时的开封市民陈建军说:“早听说《清明上河图》要回乡,我得看看,不然会后悔一辈子 。”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但参展的这幅《清明上河图》是明朝画家仇英的摹本,是中国首届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组委会特意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请”来的。“原本仍在故宫,因属一级国宝,不能外出展出。”开封博物馆馆长曾广庆这样解释。
  据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介绍,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尤长于临摹。他是明代著名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亦称“天门四杰”。
  谈起到开封展出的这幅《清明上河图》,闫振堂说:“历代都有摹本,但这幅摹本价值最高。”
                                       2007-10-19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