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洛阳出土5600年前人类贮存火种的火种器
     
 

  考古工作人员最近在洛阳境内出土了5600年前人类贮存火种的火种器,这在中国新石器考古中还是首次发现。专家称,它帮助人们解开了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们保存火种之谜。
  据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研究员李德方介绍,考古工作者在对孟津寨根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在一座56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房基中出土了一件手制的夹砂红陶厚胎器。
  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严文明研究后认为,这是一件用于贮存火种的火种器。
  从出土地点及陶质、陶胎特征观察,它是一件耐高温陶器。该器物出土于一座因火灾而废弃的房子内的炉灶旁,与其相伴出土的还有釜、盆等生活用具,这件器物有可能为燃具。
  另外,该器物的特征具有贮存火种的功能。其口部较小,便于放置火种后聚火、排烟;其腹部有对称双孔,便于器内充入流通的氧气以助火种缓慢燃烧;其底部不平且有一孔,既可以排灰,又可以让少量空气充入器内,促进空气循环,保证了火种在器内缓慢、持续燃烧。
  经过研究,考古人员对火种器的用法有了初步了解。专家推测,火种器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把火炭投置于器内并在其上覆盖黑炭,适度封闭口部并置其于空气流通处 ,这样木炭在器内缓慢燃烧。采用火种时 ,打开口部并借助吹火具吹火,火便燃烧起来。使用后,晃动火种器,排除炭灰并续上黑炭。这样,火种器便如同如今的火炉一样,可以长久贮存火种。
                                         2007-07-31
                                    (新闻来源:国家文物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