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京城博物馆个性浓
     
 

  本世纪以来,北京地区博物馆数量以每年2到4座的速度递增,其中,行业博物馆迅速发展,企业、学校以及私人兴办的民办博物馆也纷纷涌现,博物馆事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到2008年,京城各类博物馆将由现在136座增加到150座。包括国家博物馆、汽车博物馆等一批大型博物馆以及一些有特色的新型博物馆,如科幻、环保、玩具动画、IT、气象、电话、四合院等博物馆,都将陆续揭开面纱。让我们去探寻它们的踪影,看一看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别有的一些特色。
  电影博物馆:巡视“梦工厂”
  这座全球最大的电影博物馆,于2005年12月落成,是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的标志性建筑。它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北京市政府合建,其中一层的影院和综合服务区用于传播电影文化和学术交流研究,二三层集中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四层则是电影科技介绍和体验区。
  步入3.8万平方米的展厅 ,似乎进入巨大的梦工厂:沿着肃穆高贵的黑色大理石台阶拾级而上,你顿时会有一种登上电影颁奖台的感觉。“阿米尔,冲!”占据一大面弧墙的这句经典电影台词,令参观者不由得想起许多曾经相识的精彩画面。据介绍,为了完成全馆布展设计,我国一大批电影业最权威的专家、学者花费了整整3年时间。如今 ,参观者若想看完全部展品,需要走完2700米的路程。
  第二展厅的拐角处,复原了中国电影开山之作《定军山》的拍摄场景:“丰泰照相馆”内,“一代伶王”谭鑫培正凛然而立,表演“黄忠舞刀”的片段。几步之外,摄影师刘仲伦在弓腰拍摄。而中国电影创始人任庆泰则手握剧本,在旁专注地看着。《定军山》的原片虽已毁于大火,借此场景却也可遥想当年中国电影初生的情景。不远处,摆放着一些旧的桌椅文具,是郑振秋先生90多年前创作我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时用过的道具,郑先生的后人将它捐赠给了博物馆。
  想知道电影中几秒内开放的花儿是怎样拍出来的吗?摄影技术展品揭开了谜底——摄影师用定时逐格摄影机,在整个开花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拍摄一张画面,连起来播放就可以了 。在这儿 ,你能看到从拍摄、剪辑、美术、配音配乐到特技、洗印等的整个电影制作过程,还能看到化妆师是如何将濮存昕一步步“变”成鲁迅的。
  在极受欢迎的体验区,我们走进《铁道游击队》的场景地。坐在静止老式火车车厢内,脚下是声控的震动地板,“窗户”外是移动的原野画面,感觉自己已置身于飞驰的火车中了。
  另一边的特技区,一个小男孩坐在“飞毯”上,翱翔于天空;一会儿,又开上大摩托,被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追得夺路狂奔。参观者还能在这里试着给电影配音,亲手剪辑片子,并刻成光盘,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南皋乡南影路9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6:30
  票价:成人散客20元,学生10元
  温馨提示:电影博物馆比较大,且设有影院、咖啡厅、快餐店、商店等,可逛一整天。
  蜜蜂博物馆:小蜂大世界
  在北京植物园卧佛寺西侧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院内,坐落着中国蜜蜂博物馆,它是中国第一个有关蜜蜂专题的博物馆。
  该馆于1993年第三十三届国际养蜂大会在京召开时筹建,因其内容颇具中国特色得到了中外游客的好评,而今被列为海淀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走进这个150平方米的博物馆 ,仿佛走进“蜜蜂的王国”。在这里,可以了解“蜜蜂世界”种种引人入胜的生物学特性和社会性行为的奥秘,从六七千年前古人养蜂的史料中获知中国养蜂的历史……
  在形态大小各异的蜜蜂标本中 ,“无刺蜂”最吸引游人的注意力。它是所有展出标本中最小的一种,仅3毫米左右,而通常蜜蜂有6到7毫米。这种蜂之所以被称为无刺蜂,是因为没有蜇针,所以不会伤害人类和动物。据介绍,无刺蜂体小灵活,能够深入花管采蜜,可以充分为农作物、果树和中药材授粉,是农业的“好帮手”!
  第二个展区则揭开了养蜂的神秘面纱:养蜂人将蜜坯(蜂群生活和繁殖后代的处所)放进分蜜机中,只需摇动连杆,其中的蜂蜜就轻轻松松地分离出来。这样一来,不但能使蜜坯不被破坏而重复利用,而且得到的蜂蜜产量高、质量好。一个橱窗里,摆放着来自世界各地利用蜂产品制作的产品——牙膏、巧克力、饮料、肥皂……工作人员指着一个服饰艳丽、表情逼真的日本绢人介绍:这是一个日本老人以个人名义赠送给本馆的,他特别欣赏中国的养蜂技术和蜂产品。因为植物园不允许开车入内,那天老人是直接把“她”抱进来的。   
  地址:北京海淀区香山植物园卧佛寺西侧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院内
  开放时间:每年3月15日至11月15日开馆
  温馨提示:蜜蜂博物馆坐落于香山植物园中,参观者需先购买北京植物园的门票,门票5元,学生票2.5元。
  警察博物馆:禁止拍照的秘密
  沿东城区正义路北行,有个4层小楼,是原花旗银行的旧址 。一进门,要经过如机场般的严格安检。工作人员提醒游客,警察博物馆展品大多属于“保密”,馆内只有两处可以拍照。
  北京警察博物馆由北京市公安局筹建 ,2001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定位为社会各界了解首都公安工作的窗口。虽然只有2000平方米的展厅,但其中的1500余件藏品平均每天还是可以吸引二三百位参观者。据工作人员介绍,对北京公安史部分感兴趣的多是老年观众 ;刑事侦查厅则满足了不少年轻人的好奇心 ;警察们往往关注3层的警种职能厅 ;警械装备部分,则最为军事爱好者和青少年所欢迎。
  在一层西侧,我们看到一台老式手摇电话,又小又旧,黑漆斑驳。别看它不起眼,却曾是地安门派出所使用过的,电话另一头,直通邓小平家。这部电话作为“安全中枢”,整整工作了12年。
  二层监所厅里的展品稀奇古怪。其中既有金朝“警察”执行公务时的夜行牌、清代的凌迟刀具,也有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消防车“水龙”,还有开国大典上用过的礼炮 、末代皇帝溥仪的户口簿以及上世纪80年代使用的密拍相机 、现代测谎仪、多波段光源显现指纹系统等。
  “呵呵,原来如此!”计算机人像组合系统前,一位老人在儿子的帮助下,当了回“目击证人”——轻移鼠标,将屏幕上诸多面部器官组合,就能拼出记忆中疑犯的面容。在4层 ,模拟仿真射击训练系统、火灾逃生自救训练也引来不少人一试身手。
  整个展馆基本都用庄严冷峻的黑色调,而3层的“英烈墙”显得分外明亮 。英烈墙前放置着一本厚厚的牛皮英雄册,从1950年到2006年,北京市公安局殉职的61位人民警察,全部被载入此册。他们中有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武警,有最早的升旗卫士,也有见义勇为的当代民警,平均年龄只有26.8岁。而从开馆至今,这本册子又加厚了3张 ,显得愈发沉甸甸。笔者肃然上前,为这些牺牲的首都守护者们,献上了一支白菊花。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36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6:00
  票价:5元
  温馨提示:馆内有电子查询系统,想要更详尽地讲解,需提前一天预约
  古钱币博物馆:问候“孔方兄”
  历经500年风霜的德胜门箭楼,巍然屹立 。集古钱币展览、研究、交换为一体的北京古钱币博物馆,就位于这座西城古老的城楼下。
  推开红漆大门 ,跨过半尺高的门槛,就能见到3座仿古建筑展厅。自1993年正式开放以来,8000余件古钱币在那里静静地迎接古币爱好者的问候。
  跨入大门往东走,进入第一展厅“中国货币四千年”,从原始贝币、布币、刀币到圜钱、蚁鼻钱,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方孔钱到民国时期发行的纸币,这些古老钱币跨越时空汇聚到一个个玻璃橱窗内,向人们讲述古代货币的起源、发展和兴盛。观众若要细细品读每一枚古币,得花上半天时间。
  “这种钱币长得怪模怪样,是啥意思呢?”在民俗钱币区,一位老年人指着一枚钱币发问。这枚钱币正面是“长生保命”4个繁体字,背面是一幅画,上方是北斗星座,下方为玉兔捣药,左右则是东王公、西王母的画像 ,黄铜质的表面因为年代久远而略显暗淡。“这大约是金、元时期的民俗钱币,是古人为祈求升官发财、平安幸福而铸造的。”博物馆顾莹主任笑着解释。原来,民俗钱币是古钱币中非常独特的一类,俗称“厌(压)胜钱”或“花钱”,不能流通使用。它外形类似铜钱,但表面的图案和文字极其丰富,厌胜钱起源于汉代,历经宋辽金元,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橱窗里陈放着金元宝,按照大小一一摆放。除了色泽比较暗淡以外,与我们在古装剧里看到的很相似。“其实金元宝一般很少在市面上流通,这样一个大元宝是普通老百姓好几年的收入,怎么可能随随便便拿去面馆买二两面呢?”讲解员笑着跟大家介绍,旁边那几块碎银和专门称银两的器具,是古代商品流通中经常使用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东大街9号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至16:00
  票价:成人10元,学生5元
  温馨提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现役士兵、老年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免票;普通观众每星期三前200名免票
                                         2007-07-04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