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内蒙古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三项重要成果
     
 

   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获悉,进入21世纪以来,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据赤峰学院院长、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绍,2000年以来,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主要取得了三项重要成果。
   第一,2001年至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发掘了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该地点是一处距今5300年至5000年的红山文化长方形环壕聚落,填补了红山文化晚期研究资料的空白。
   聚落房址偏小,均为长方形或方形半地穴式建筑,大体成排分布,窖穴分布在房址外围,排列密集,充分反映出红山文化晚期社会组织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单一家庭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生产和生活单元。
   第二,2001年7月 ,敖汉旗博物馆对草帽山遗址第二地点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获得一批红山文化晚期重要的遗迹、遗物资料。该地点清理出分层砌筑的石墙基址,其内分布有方形的祭坛和小型石棺墓,共7座。
   草帽山遗址内坛冢结合分布,祭祀功能十分突出,是新世纪红山文化考古较重要的收获。
   第三,2002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牛河梁第十六地点进行发掘,发现一座大型石棺墓 。墓内出土玉凤 、箍形器、玉人各1件,玉环3件,绿松石坠饰2件。
   这是目前所发现的规格最早的一座红山大型墓葬,虽未见勾云形器,但和箍形器共同出土的玉人和玉凤,代表了一种新型的高规格玉器组合关系,对红山文化晚期社会结构和用玉制度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其主体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年代为距今6500年至5000年 。该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在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十分显著的位置,与中原仰韶文化和东北诸多原始文化的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7-06-16
                                     (新闻来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