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我国首次远海考古发掘成功——出水文物近万件
     
 

  中国西沙考古工作队近日结束了对西沙群岛远海古沉船“华光礁1号”的发掘清理工作 。记者5月8日在海口召开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次远海考古发掘出水青白瓷、珠光青瓷等珍贵文物近万件。
  据国家博物馆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介绍,此次发掘从3月15日开始 ,历时55天,总潜水时间约30万分钟。出水文物近万件,绝大部分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产的陶、瓷器。陶瓷产品按照釉色分类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器型主要为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
  “华光礁1号”发现的船体已经被破坏一部分,残存船体覆盖面积约180平方米 ,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3米至4米,发现11个残留的隔舱,除船体上层建筑外,底层船体保存基本良好,初步估计该船排水量大于60吨。
  张威介绍说,目前沉船仍保存较好,结构基本清晰。但是,由于船体构件已经高度饱水,现场加固条件有限,此次西沙考古队仅采集了部分标本,留待研究实验。
  据了解,位于西沙群岛华光礁内侧的“华光礁1号”南宋古沉船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 ,是中国目前在远海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对研究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对“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和北礁沉船遗址的抢救性发掘,是中国水下考古有史以来筹备最好、实施最严谨的一次水下考古发掘。
  张威说,“华光礁1号”和“南海1号”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两颗明珠。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考虑,它们的重要性是相同的,都见证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民族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但由于“南海1号”在近海,“华光礁1号”在远海,所以此次对“华光礁1号”的发掘难度更大。
  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长关强说,“今后我们将通过加强对渔民的法制教育、尽快加紧抢救性发掘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西沙水下文物的保护工作。”
                                         2007-05-11
                                      (新闻来源:文化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