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南水北调中线考古:“踏”进八千年文明史
     
 

  此次连“克”五城,即让人喜出望外,也在情理之中。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说,毕竟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河南所处的中原大地,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历史文化从远古绵延至今。
  豫西北地区首次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晚期的古城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蔡全法介绍说,新发现的龙山文化晚期的古城址位于焦作市温县武德镇徐堡村东,沁河的南岸,虽被沁河冲毁了一部分,面积仍然达到20万平方米。发现了龙山时代的城墙、壕沟、大型台基等遗迹现象。该城址的发现填补了豫西北、晋东南地区龙山城址的空白,对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及发展和早期夏文化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八里营村村南的阳翟故城遗址由武汉大学考古系进行发掘,在这个城址中发现了大批的瓷器,其中一件钧瓷梅瓶,由于系科学发掘出土,埋藏地层清楚,保存完整,器表通施的蓝釉和烧制过程中窑变自然形成的铜红釉相得益彰,堪称为钧瓷中罕见的珍品。所出瓷器的年代大致为金元时期,发现的遗迹年代也与此相当。阳翟故城的发掘对于了解金元时期一般民众的社会生活状况非常有价值。
  雍梁故城位于禹州市古城镇古城村、狮子口村,在许多史料中称为“雍氏城”,相传为黄帝命大臣雍氏做杵臼之处,故得名。经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目前确认该城址始建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进行了多次加固、整修,一直沿用到唐宋时期。城址中发现了“二年雍氏”这一战国时期的陶文,与史书中的“雍氏”城名的有关记载吻合,从而对该城址定名为雍氏故城提供了当时文字记录上的铁证。
  而在荥阳的娘娘寨遗址,发现了西周战国时期城墙和护城壕沟、战国时期陶灶、水井和蓄水设施等,使复原当时人们生活场景的愿望基本能够实现。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松林介绍说 ,娘娘寨遗址目前发现有西周时期的城墙 ,有宽近50米、深达12米的护城河,发现有西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遗存,尤其是发现有与都邑遗址相符的高规格铜器和玉器,其地理位置、文化内涵、时代均与史书中记载的东虢国相符,极有可能就是东虢国故址。如果推测无误,娘娘寨遗址应是郑州地区发现的第一座西周封国城址,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密码待解
  一枚做工精细、手感滑润的玉质小铲子,只有大拇指肚大,厚仅3毫米,这一距今3600年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出土文物,是专业技术人员在荥阳薛村遗址,用小铁铲、竹签一点点将一墓室内的土抠下来,然后用筛子一筛一筛过滤时发现的。
  去年,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共77个项目,先后发掘出古墓葬3600余处,出土了很多或古朴凝重,或绚丽精美的文物。这些文物像厚重博大的中华古文明史上一扇扇打开的门窗,让我们后世的子孙得以窥探久远文明的脉络。
  淅川丹江口库区徐家岭墓地清理出一座战国早期楚国贵族墓葬,其中一件器物的铭文多达49字,目前已经研究出墓主人的姓氏和该器物准确的铸造年代,墓中出土了大批文物,对于深入研究楚国历史发展、楚国与周围诸侯国的关系以及我国器乐的发展变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考古工作者还运用自然科学技术,对出土的人骨、兽骨进行了性别、年龄、病理以及DNA等方面的鉴定。武汉大学还对辉县大官庄墓地一座九个墓室的大型汉代墓葬进行了发掘现场三维重建,用近景摄影测绘技术进行全面测绘,通过数字测绘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真三维的考古对象模型,保留了考古对象的数字现状资料,形成最原始、最客观、资料最全、数据准确的大规模考古信息采集。
  谈起南水北调中线考古发掘工作取得的重大收获,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说,首先表现在时间跨度长,文化内涵丰富。此次发掘的文物点,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夏和先商、商、西周、战国、汉、晋、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等各历史时期,时间跨度达8000年;既有遗址、城址,也有规模较大的墓群,遗迹十分丰富。其次是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文物,价值很高,堪称8000年中原文明史的缩影。
  风吹日晒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结束,而这仅是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文物抢救战的第一回合,紧接着要进行的出土文物后期整理,则是同样重要的第二回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说,若将地下文物保护简单地分为以上两个回合,一般情况下,所要投入的精力、财力分配比例为5:5,特殊情况下,还会是4:6。也就是说,第二回合所要投入的精力和所要花的钱,并不比第一回合少。
  出土文物就像一个个鲜明的标识,引领着今人踏进了古人的世界。一位考古专家谈起后期整理时曾这样说,古物并非今物,出土文物所蕴含的信息,今人并不一定会一目了然。
  此次淅川丹江口库区徐家岭墓地一座战国早期楚国贵族墓葬,所发掘出的一件器物上有49字铭文,目前,人们只识别出了少量文字,多数字符,有待进一步解读。去年,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出土各类文物27500余件,其中隐藏着中华民族怎样的文明密码,有待专家进一步探究。
  据悉,今年将加强对河南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发掘资料的整理,出版考古报告,同时,位于郑州市东里路的陈列馆已经建成,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出土文物下半年将面向公众展出。届时,普通老百姓将会一朝“踏”进8000年中华文明。
                                         2007-04-23
                                     (新闻来源:光明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