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为“申遗” 洛阳科考大运河 涉及郑汴两市
     
    1月7日,记者从洛阳市文物部门获悉,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目录,丝绸之路洛阳段和大运河洛阳段榜上有名。
  据历史学家介绍,中国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吴国,一直建到隋朝,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总长2000多公里。这条南北大动脉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而元朝的大运河没有经过洛阳,奠定了京杭大运河的基本走向和规模。此后洛阳与大运河的距离越来越远。
  2006年5月13日,2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及专家学者,对京杭大运河全面考察后认为,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应该是隋朝开凿的南北大运河,而非元代以后的京杭大运河。
  国家文物局在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在公布《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重设目录时,以“ 大运河 ”而非“京杭大运河”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该项目为联合申报项目,其申报区域除涉及如今京杭大运河流经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外,还涉及历史上曾经流经的河南、安徽等省。我省的大运河申遗城市涉及洛阳、郑州、开封。
  目前,洛阳市文物局正在编写《大运河(洛阳段)科研计划》,拟加强对大运河洛阳段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计划提出,大运河洛阳段近期研究内容将首先围绕人工水利设施展开,要将洛河上游隋唐时期的十八堰和“三陂”(上阳陂、月陂和积翠陂),洛河中段的斗门、漕渠和新潭 ,洛河下游的伊洛河口等7处遗迹以及北宋时期的洛阳遥堤遗址和新发现的水利设施遗址等,作为田野调查和发掘的工作重点;2007年,以漕渠、斗门、洛阳遥堤调查所得田野资料为主,重点钻探和发掘有关码头、古代沉船以及与古代河运有关的其他遗迹;2008年,争取将洛阳地区发现的遗迹与我省其他地方发现的运河遗迹实现接轨,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
  洛阳市还将配套进行文物保护工程:对大运河洛阳段沿线文物遗址进行分析排队,将与漕运有关的重要文物遗迹,如含嘉仓遗址、含嘉外仓遗址、洛口仓遗址、回洛仓遗址、子罗仓遗址、栈道、关隘、仓储遗址等与大运河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结合大运河沿线文物保护等工程的实施,着手对天津桥等几处文物遗迹进行保护展示。
                                          2007-01-09
                                     (新闻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