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
|
|
|
|
 |
|
|
文博见闻 |
|
|
|
|
安徽蚌埠发掘出龙山文化时期大型遗址 |
|
|
|
|
记者从安徽省蚌埠市文化部门获悉,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怀吉率队在安徽蚌埠市涂山南麓的禹会遗址进行考古试掘中,发现一处龙山文化时期大型建筑基址,这使《左传》中“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记载有了被证明的可能。
10月下旬,考古队发现一处面积达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建筑基址,并试掘面积30多平方米。这个建筑基址夯土层不规则,厚薄不均,符合早期龙山文化特征,但其用途还需要通过大面积发掘揭开;同时,出土的陶片确切表明这是一处龙山文化时期的古遗址,距今约4500年-5000年。
对于《左传》中“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以及《史记》“夏之兴也以涂山”的记载,王怀吉说:“从遗址目前的试掘情况来看,还不能肯定是否与大禹有关。但是龙山文化的年代与大禹的年代相符,而且此次发掘的现场与历史记载的地点也非常接近,当地也一直有禹会遗址的说法流传,相信通过下一步的大面积揭开,遗址的真实状况很快就能显现。”
龙山文化因1982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被发现而命名,泛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据了解,在淮河流域发掘出大规模龙山文化遗址还是第一次。
2006-11-13
(新闻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