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蓟县发现古窑和墓葬 形制均与一般窑体不同
     
    昨天从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近日该中心在蓟县东营坊村配合建设工程的考古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收获,发现了一处古窑址和一批古墓葬。由于此次发掘出的古窑址形制独特,为以前考古所不见,因此有关古窑的确切年代尚是个谜。
  此次发掘出的古窑址形制与一般窑体不同的是,该窑具有一个主火道和十二个副火门,主火道位于西南端,副火道由西南向东北依次排列分布,如十三孔桥状;烟道位于窑室东北端,为砖砌烟道。从以前天津地区所见的古代窑址看,窑体结构除具有操作间、火道、火膛、烟道外,窑床一般必不可少,用于码放砖坯和器物毛坯,火膛与窑床构成圆形或方形,操作间一般与窑室垂直。而此窑不见窑床,火膛和操作间长度相当且平行分布,较为特别。关于此窑的功能,由于不见出土物和窑床,文保中心考古专家们尚难于断定。关于该窑的年代,从烟道垒砌的沟纹砖看,此类砖在1997年宝坻区哈喇庄遗址金代地层中出现过,推测该窑的年代上限不会早于金代。目前,考古专家们已经对该窑址进行了全面的记录,以备进一步研究。
  另据介绍,此次还发现一批古墓葬,共清理出17座长方形土坑墓。有东西、南北两种墓向,分为一次葬和迁葬两种;有的为单人葬 ,有的为合葬 ,而合葬分为一男一女和一男二女两种。出土文物有素面铜镜、铁镜、灰陶双耳罐、酱釉瓷罐、褐花白釉瓷碗、铜簪以及铜钱等,年代为明代晚期至清代初期,对于明清时期埋葬习俗以及明清文化变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06-11-11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