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上山文化”距今可能万年
     
    在我国长江下游及附近地区,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是最著名的代表,其中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如今,同样在浙江省,一种大大早于“河姆渡”的新的文化类型,正在改写这一地区的人类生活史。在11月7日于浙江省浦江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这种文化类型被称为“上山文化”。
  这次发布会是在11月5日至7日于浦江召开的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期间举行的。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讲话。
  在有张忠培、严文明等著名考古学家出席的“上山文化”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曹锦炎介绍,从2001年到2006年,该所和浦江县博物馆对上山遗址进行了三期发掘,共揭露遗址面积1600平方米,获得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经省内外考古专家多次考察、研究和专题讨论,较一致的意见是,上山遗址下层的文化内涵新颖独特,以大口盆、平底盘 、单耳罐为典型代表的陶器群不同于长江下游地区以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代表了一种更为原始的新石器文化类型。发掘还从地层上证明了“上山”下层早于近年发现的“跨湖桥文化”。
  据悉,跨湖桥文化发现于萧山 ,碳14测定其年代为距今8000年至7000年 ,但专家有不同判断,不过目前最保守的看法也认为其年代至迟与河姆渡文化相当 。因此 ,曹锦炎在发布会上很有信心地说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他说,在2005年,嵊州小黄山遗址发现了相同类型的文化遗存,证明“上山”下层文化类型不是孤立的,不少专家认为这种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可以命名为“上山文化”。
  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片,表面发现了较多的稻壳印痕,胎土中有大量稻壳、稻叶,在遗址中还有稻米遗存,这引起考古界关注。有专家认为这是长江下游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稻作遗存,对研究稻作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蒋乐平研究员,是负责上山遗址发掘的领队。他在此前的一个学术报告中介绍说,对一组2001年发掘标本的碳14测定的结果是,上山遗址的年代为距今11400年至8400年。由于在相关研讨会上也有专家对这一数据态度审慎,曹锦炎在新闻发布会上并没有说明上山文化的具体年代。他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1万年左右的数据有专家存疑,但8000年以上是为专家们普遍接受的。他希望通过今后的发掘和进一步科学研究,使上山文化的年代进一步确定,同时也能够在其他如相关墓葬、制陶遗址、稻作遗迹等方面有新的发现。
  据了解,上山遗址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境内,面积2万多平方米,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已出土的文物中,有约80件陶器,大多数器型为大口盆。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石球、石磨盘等。
                                           2006-11-10
                                        (新闻来源:文化部网)